你看這位北大天才是不是廢掉了?

01

我是偶爾聽說數學天才柳智宇的故事。

本着對天才生命歷程的強烈興趣,我興致勃勃地梳理了他的顯性過往。

先說柳智宇的數學有多出息,估計你們也很好奇。

一提數學,我們可能首先會想起獲得菲爾茲獎(數學界諾獎)的德國數學家彼得﹒舒爾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彼得﹒舒爾茨在IMO(國際數學奧賽)中的表現和柳智宇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第47屆IMO中,雖然舒爾茨和柳智宇都拿到了金牌,但二者金牌的“含金量”不太一樣,柳智宇是以滿分第一的成績奪金,而舒爾茨卻是以第6名的成績獲得金牌。

當然我們可以腦補一下柳智宇一直搞數學的話會怎樣。

別人在讀高一的時候,可能還在爲初升高的“磨合期”而煩惱,而柳智宇在高一階段已經發表了獲得省級論文大獎的《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妥妥的數學家潛質,其思維之活絡及卓越確實讓普通人望塵莫及。


02

柳智宇出生在湖北武漢。他從小就體弱多病,看起來很瘦小,但他的眼睛裏時時閃現出只有成年人才有的智慧。生性內向,不愛說話,看到其他同齡小男孩逮蚱蜢,捉迷藏,嬉笑打鬧,柳智宇覺得很沒意思,總是如獨行俠般到處溜達。他父母說,小朋友們都不太喜歡跟他交朋友,他對此也毫無興趣。

聽說天才都是孤獨的,你看,柳智宇也不例外。

沒有玩伴,看書學習就成了他平日的消遣娛樂。

柳智宇的高中物理老師曾說,柳智宇的家裏有一個裝滿各種儀器的小實驗室,這是在華師大附中擔任物理老師的爸爸和擔任工程師的媽媽一起爲小智宇特意搭建的科學樂園。


03

小學四年級時,柳智宇被爸媽安排上了數學培優班。

誰知,這些在很多小孩眼裏難於上青天的數學題目,卻一道道被柳智宇攻陷。這種征服數學的快樂,讓他愛上了這種充滿智慧的遊戲。面對數學試卷他廢寢忘食,樂此不疲,他覺得數學是自然美和人類美的集合。

同時,當柳智宇的父母發現兒子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時,他們嚴格管教,苦苦訓練,帶着柳智宇一個接一個地參加數學競賽。

2006年,柳智宇以滿分第一名摘得了第47屆國際數學奧賽的金牌。一年後,被保送北大。

他在北大新生開學典禮上,聽到一位老師講述蔡元培革新北大的事蹟,默默在心中許諾,將來也要成爲北大校長,帶領一羣人去探索”生命的真諦”。

柳智宇從小跟別的小孩一個突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對傳統儒家文化很有興趣,喜歡思考人生的走向。

此時,柳智宇首先要解決的,其實是先找到”真正的自我”。

因爲,這個時候他居然發現,自己開始對數學逐漸喪失感覺了。在一次又一次的數學奪冠中,柳智宇感到興奮之餘,又充滿着彷徨:自己這樣算不算一部參賽的機器?如此反覆參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腦海中的一個個問號一直困擾着這個少年。他發現數學解決不了他關於人生的困擾,成爲數學家只是一個最不得已的選擇,他需要一個新的出路。

毋庸置疑,真正的智者都是這樣的,他們遲早都會關注“自我”’,遲早都會關注終極真理或者對人生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


04

大一的冬天,他加入了北大禪學社。在這裏,他第一次接觸到了佛教。一剎那,他彷彿找到了靈魂真正的歸宿,那些擺在心頭的諸多疑問,一瞬間全部沒有了。在研究生學長鄧文慶的帶領下,柳智宇成爲一個不折不扣的佛教愛好者。在這裏,他第一次對着一位師姐淚流滿面,長久以來的孤獨感,排山倒海般的將他吞沒後,卻讓他的心找到了可以落腳的地方。迷茫的路上找到了一盞明燈,能夠解放他的心靈,讓心靈感覺到安寧舒適。

大二的時候,柳智宇第一次到北京龍泉寺做義工,他覺得以後可能會成爲那裏的一員。

豐富的業餘生活讓柳智宇低沉的情緒逐漸消散,而他的學習成績依然名列前茅。2010年春天,柳智宇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錄取通知書,一年7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

在這個人生的拐角,柳智宇首次做出了來自自己心底的選擇,不再做任人擺佈的天才。他給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史密斯先生髮了一封郵件——“很抱歉地通知您,我不會成爲MIT的學生了。您可能會很驚訝,我決定把一生都奉獻給佛教,成爲北京龍泉寺的一名僧侶。”

柳智宇毅然上山。非常看重學術道路的父母趕來阻止,但在巨大信仰面前,一切都是徒勞。父母的不解與阻止,在柳智宇看來,遠遠不及MIT教授給他的郵件回覆更能讓他共鳴——“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認清自己的道路。”

此時輿論一派譁然:

這個卓越的天才廢了!


06

在寺廟,柳智宇每天清晨四點起牀,九點二十回禪房休息。雖然也要工作學習一天,但他卻擁有了更多能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2015年,柳智宇開始自學心理學。

他認爲佛學與心理學都在研究人們的內心,兩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隨着他名聲的越來越大,慕名來找他解決心理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多。他的耐心解答,幫助了許許多多人。

而與此同時,龍泉寺一位他很敬仰的僧人被爆出醜聞,這擊中了柳智宇內心對佛法的嚮往。

八年寺廟生活,柳智宇對世界有了自己新的認識。

此時佛法已然不能成爲渡他過江的那葉小舟,他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想要重新建立與世俗的聯繫。

在父母的努力之下,他決定和這個世界好好談談。柳智宇再次做出了人生抉擇。在皈依佛門八年後,柳智宇準備下山了。龍泉寺給所有離寺僧人發放的5000元遣散費,柳智宇拒絕了,在龍泉寺的戒牒(僧人身份證)柳智宇也沒有拿走。在父母的陪同下,他以一種決絕的方式,與寺廟告別。


07

重新入世:幫助他人找尋自我

2017年底,柳智宇考取了三級心理諮詢師執照。

大半年後,他開通了一項"佛繫心理諮詢"。在微信上與求助者文字交談,每次一個小時,供不應求。

跟其他心理諮詢師不同的是,柳智宇並沒有將心理諮詢師這份職業當做謀生的手段,賺錢多少不是他首要考慮的。他的初衷,還是幫助需要他的人。

就如他學生時代就立下了”利衆生濟渡滄海”的大願;就如他皈依佛門後要普度衆生一般,能夠幫助別人走出世界的黑暗,就是他一生所追尋的。

結語

無疑,柳智宇在數學方面確實擁有極高的天賦,父母和社會都對他寄予特別的厚望。但正如他離開數學多年後所言,正是家庭和社會的厚望曾讓自己壓力非常之大,那些年,每天都在不斷的演算、思考,壓力極大的時候不堪重負,心情非常壓抑,難以獲得快樂。

在我這位旁觀者看來,柳智宇是幸運的,因爲他從沒有喪失思考和選擇的勇氣,一直苦苦追尋心靈的自由,孜孜以求尋覓真理,探尋究竟什麼纔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東西。

這實在是一個人高尚的理想和願景!

在龍泉寺伴隨青燈古佛八年,柳智宇當年競賽的對手彼得﹒舒爾茨早已成爲名滿天下的數學家,但柳智宇卻一直在空門中尋找人生的意義,這算不算虛度年華?算不算荒廢人生?算不算他人生的彎路?

我認爲當然不是!八年之中,成爲一名數學家當然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但對於他自己來說,卻是失去了寶貴的自我和對理想的探尋。

能覺察到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投入生活實踐,持續自我教育,以忠於內心的方式勇敢發展自己,促進飽滿而健全的心智,這是最不擰巴、最順暢充實的人生之路。

天才不過是世人給他的標籤,他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也給我們當父母的一點啓發:放開自己的手,及時走進孩子的內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閱讀更多教育類好文,關注公號:梅拾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