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成長記20210220

01毛根成長記

毛根記事了。

她說:“媽媽去大海玩吧,小妹妹挖沙。”

這是上次去海邊遇到的小妹妹,一起玩挖沙遊戲。他記得呢。

他還說:“我哇哇大哭,醫生打針了,我看牙,哇哇哭。”17日那天的看牙經歷他都記得,也描述了大概情況。

他上完課回來說:“那兩個小朋友不會拍球,只有毛根會拍球。”

今天白天我們又一起去雕塑園的海灘玩耍,他和姐姐玩沙子,最喜歡去有很多石頭的地方,因爲石頭間積聚着一窪又一窪的海水,他喜歡撥弄水,喜歡把鵝卵石在水裏放來放去。

晚上和姐姐一起玩磁力片,姐姐總是來搶他的,他哭着再去搶姐姐的,抓姐姐頭髮,兩個人相互抓。

我說姐姐,不應該不詢問一聲就搶弟弟的東西。毛根感激地回到我身邊摸了一下我的臉表示感謝。

我覺察自己還是干涉太多了,應該少干涉他們之間的爭論,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自己第一反應就是開始說一通道理,兩人都有不對的地方,有時候引導他們相互道歉,有時候卻忘記自己是不是能去公平處理。

02晨寶成長記

晨寶最近總是說爸爸討厭媽媽討厭,爸爸壞媽媽壞,也會經常抱怨這抱怨那,雖然出自孩子的口中,但是時間長了,我就能感受到這些負能量帶給我的煩躁。自己在特殊時期,就會忍不住地火冒三丈。

昨天,她從去海邊出門前到出門後很長時間一直在說討厭啊煩啊,自己是壞孩子啊,全是滿滿的負能量。出門後我終於忍不住對她發脾氣,告訴她我很討厭她這樣,自己討厭自己,不喜歡自己,總是說別人壞別人討厭。

我很少用“討厭”這個詞形容自己的感受,可是這次我實在忍無可忍,說出了自己心裏想說的話。

發了一頓脾氣後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兒童自我狀態”,憤怒後開始內疚,自己不接納孩子的這個狀態,也是不接納自己處於“兒童自我狀態”的狀態。

我們只有處於成人自我狀態纔能有所成長有力量改變。

我們成年後的很多行爲都是從童年學來的。我從童年裏感受到身邊人的這種不喜歡自己的狀態,因爲影響到了我,讓我很討厭,對此很憤怒。

不接納晨寶就是不接納自己,沉默不語時瞬間回到童年回憶裏趕緊去查找來源事件。可是,現在自己還只是意識到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晨寶沉默不語,好像知道自己錯了,上車後小聲問毛根:“你還愛姐姐嗎?”

我告訴她:“我們都愛你,你是不是害怕我們不愛你了?”晨寶點點頭,她說自己很擔心我們不愛她了。她覺得我只愛毛根。

我說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受,但是我從沒有故意分別對待過,我說現在對毛根的樣子就是小時候對你的樣子,現在對你的樣子也是將來對毛根的樣子。

很快她就開心起來。來到海邊,投在大海的懷抱,我們全都把煩惱拋在腦後。但是肯定會在她心裏的沙灘上留下印記,留在身體記憶裏,海浪拍打也無法撫平的痕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內容是關於父母的樂觀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結果表明:如果家庭中的媽媽性格樂觀,情緒平和,孩子面對問題的態度也會很樂觀。

孩子的狀態折射的是我的狀態,我雖然生活上樂觀向上,但是情緒卻不平和。

我意識到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閃光的一面,多鼓勵她,孩子其實就是在平時的活動中需要大人關注,給予積極反饋,她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尋求關注時得到了積極的鼓勵後慢慢積累起自信和勇氣。

晨寶在平時的玩樂時間有很多自己的創意,能夠把各種玩具變着花樣玩耍,有很多設計的創意令人驚喜。

我需要在學習和學習之外的更多方面去多鼓勵她,也需要在更多的地方多鼓勵自己。

我深切地體會到,各種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長。父母不成長,即使學習太多的方法也是治標不治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