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洞剿滅方臘起義題記摩崖石刻

康熙《衢州府志》載:“有翠微山,宋招討使王安所居。”嘉靖《府志》載:“王安,號石城,建康路石城鄉人。仕宋,持金虎符鎮守衢婺等處招討使。寶祐間,遂家於衢。隱居翠微山,置田數畝,至今寺僧祀之。”也就是說,翠微山乃王安故居。北宋神宗趙頊於熙寧元年即賜金仙岩“壽聖仙岩院”匾額,故,建“壽聖仙岩院”應早於王安遷居時。


仙岩洞摩崖石刻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並以兩宋間最多。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專家們認爲其中最爲珍貴的是記載宣和三年朝廷官兵鎮壓以方臘爲首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從右至至左,文爲:

京西第四將荘仲修同本將

下押隊秦壽之自今年二月

間部押人馬保護廣德軍(殺)

獲方賊收復寕國績溪縣歙

州討蕩幇源洞破賊巢了當

續蒙

宣撫公相鈞旨前來衢婺除

滅餘黨經由金僊嵓泊

馬一宵前之衢州時宣和三

年六月十二日


據石刻內容推斷,摩崖石刻應爲秦壽之所刻,我且將其命名爲“秦壽之剿滅方臘起義題記摩崖石刻”。

此題名石刻十行,行均十一字,第六行二字,末行六字,共計九十六字。其中第三行末字有殘,字形爲左右結構,結合整句內容推斷爲“殺”或“數”字。現將全文斷句如下:

京西第四將仲修同本將下押秦壽之自今年二月部押人護廣軍,殺獲賊,復寧國、績縣、歙州源洞當。續公相鈞旨前來衢婺滅餘黨,經由金仙岩,一宵前之衢州時宣和三年六月十二日

摩崖石刻題記大意是:第四將莊仲修、秦壽之率部增援廣德軍,殺獲方臘,先後收復寧國、績溪縣、歙州等地,攻破了幫源洞。宣撫公相鈞旨來衢州、金華,除滅餘黨,部隊途經金仙岩駐一晚,準備前往衢州。時宣和三年六月十二日。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臘假“得天符牒”名,在歙縣七賢村起義。當年十二月初攻克睦州,揮師西進,於同月十三日佔領了歙州。起義軍勢如破竹,隨後幾日,婺源、績溪等縣相繼被佔。寧國被攻佔時間相對較晚。《皇宋十朝綱要》卷18載,十二月“戊子,方臘陷寧國縣,進通宣州。”

衢州城陷於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臘率領主力,越過常山縣雷公嶺,經上源攻衢州。郡守彭汝方堅守衢州,三日而陷,彭汝方慘死,衢州城盡毀。宋徽宗聞訃後,贈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毅”。

宣和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宋軍重新佔領寧國。三月初,宋軍楊可世、劉鎮攻陷歙州。四月初二,宋軍奪回衢州。四月十九日,青溪縣失守,方臘退守幫源洞。四月二十四日,宋軍攻破幫源洞,擒獲方臘等,解往汴京。

題記中提及“自今年二月間部押人馬,保護廣德。”據程俱《北山小集》卷34“王公行狀”曰:“正月賊攻廣德,焚宣州之寧國。”與題記中所言一致。

根據“秦壽之剿滅方臘起義題記摩崖石刻”所題內容,我們大致可推斷其行軍線路:二月間,第四將莊仲修與秦壽之率部至廣德,隨即南下相繼收復寧國、績溪縣、歙州等,四月中旬又攻破幫源洞。

題記中“殺獲方賊”,因此字僅留左邊,若是“殺”字,應是攻陷方臘所佔之城,按時間上推斷並非殺死方臘。也有可能是“數”字,數獲方賊,表示多次攻破之意。

值宣和三年六月十二日,秦壽之抵仙岩洞時,方臘已被擒,衢州城被宋軍奪回,大局已定。此次莊、秦來衢,只是來剿滅餘黨。故經由金仙岩屯駐一宵時,纔有閒情雅緻,在此題名石刻。

參考文獻:楊新平、張書恆《從一處新發現的宋代摩崖看方臘起義中的若干問題》

2021年3月23日晚於浦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