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孔廟

源於#歲月拾遺優選推文#



到曲阜看孔廟,是我去年就有的願望。

由於新冠病毒的原因,我和很多人一樣,在去年的整整一年之內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在的城市。目前,新冠病毒仍然未被完全消滅。山東省官方早已發佈通告,要求大多數人在沒有特殊原因的情況下留在山東省之內。

於是,我準備抽出一段相對而言不太忙的時間,去看一看山東省之內的著名景點。

在此之前,除我生活的青島之外,我只去過濟南、淄博和煙臺這三座省內的城市。而且,我去煙臺還僅僅是爲了參加卡牌遊戲比賽。

既然我生長在齊魯大地,就肯定要儘可能地瞭解它。尤其是要更多地瞭解幾乎可以稱爲中華文化根源之一的曲阜。


出門之前,我才知道,曲阜是隸屬於濟寧的縣城,就好像膠州是隸屬於青島的縣城一樣。

下火車之後,我實打實地見識到,什麼是縣城。整個曲阜東站看上去像是個還沒完全蓋好的半拉子工程一樣,連通往出租車上客點的手扶梯都是還沒完全修好的。滿打滿算,在從火車站到距離孔廟只有一公里左右的酒店的路程裏,我看到的與我坐的出租車在同一條馬路上行駛的轎車幾乎不超過十輛。酒店門前的那一條只有兩排車道的馬路上連紅綠燈都幾乎看不見幾架,平均每隔至少十幾秒纔可能會有一輛車開過。

不過,酒店的裝修風格古色古香,還帶有一定的文化氣息,讓我感到很滿意。被酒店大樓圍住的內部庭院也很幽雅,滿是書卷氣息。


在我走向孔廟正南門前方的售票處的過程之中,至少有三個騎着載客三輪車的大叔要拉我過去。一看到我,他們都像是好久都沒捕到獵物的餓狼一樣,一擁而上,像是恨不得直接把我喫進肚子裏一般。當我穿過售票處前方的幾排樹林的時候,一位阿姨又跟到我身邊,問我是否需要導遊。在我明確表示自己不需要聽她講解之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緊跟着我一路走到售票處,還反覆地說“現在遊客太少,我們掙錢不容易啊,解說的原價是一百,你給三十就行啦”,以及“自己一個人看多沒意思啊”之類的話。在我買完票並終於擺脫這位口才堪比外交部發言人的阿姨之後,我又看到,圍在入口處的城牆前方的遊客稀稀拉拉的,像是撒在整隻燒雞上面的椒鹽粒一般。即使把所有拍照的遊客都排成整齊的隊伍,都很難完全填滿入口處的城門洞。正式排隊入場的過程也幾乎沒花費多少時間,因爲,所有入場的遊客全加起來都排不滿迷宮一樣的入場通道。被無數網友抱怨過無數次的“去哪兒都只能看人頭”現象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算是親眼見識到新冠病毒對旅遊業的摧殘有多麼巨大。


最先呈現在我面前的,是城牆之後的三座牌坊。三座牌坊之間的距離都不遠,上面的題字也都是不同的字體。在穿過第一道牌坊“櫺星門”時,我聽到被一羣男遊客圍住的一位女導遊說:“櫺星門”這三個字,是乾隆皇帝親筆手書。由於古代帝王把祭祀孔子等同於祭天,所以要用“櫺星”來指代孔子。不過,聽到這一段介紹之後,我卻想起有關於乾隆皇帝的另外一個故事。據說,這位特別愛題字的皇帝曾經爲一座寺廟題字,卻剛拿起筆便寫錯第一個字。但是,皇帝哪能隨便承認自己寫錯字呢?於是,他就直接把自己本來要寫的字改成“雲林禪寺”,還胡扯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這樣的蹩腳藉口。緊隨其後的太和元氣坊基本沒有什麼可說的,顯得中規中矩。排第三的至聖廟坊則令人感到十分好奇。我記得,一旁的導遊好像說過,至聖廟坊中的“至”字之所以沒有頂端的那一橫,是爲了頌揚孔子的學問與智識沒有盡頭。在孔廟中,這種含有特殊寓意的字體變形比比皆是。無論是在牌坊上,還是在對聯上。


走過聖時門之後,便是又一條筆直向前的大道。這條大道通往明朝弘治年間初建的璧水橋,以及緊隨其後的弘道門。大道兩側種滿筆直衝天的柏樹,兩排樹木整整齊齊地對仗而立。在陽光的照射下,茂盛的枝葉投射出重重疊疊的樹影。無數道樹影在大路表面來回交錯。根據導遊的介紹,栽種在孔廟之內的樹木按照樹齡分爲三級。三級樹木爲一百年到三百年之間,二級樹木爲三百年到五百年之間,一級樹木爲五百年以上。幾乎每一片樹林周圍都豎立着“請勿隨意觸碰樹木”之類的告示牌。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在一本百科全書上面看到過: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中平均壽命最長的物種,便是樹。包括人在內,大多數的動物的壽命都遠遠比不上壽命最長的樹種。也就是說,當我們一代代人前往孔廟、祭拜先賢之時,與其說是我們在看它們,反而不如說它們在看我們。我們在不停地變化,它們卻始終在這裏。就連我們的先輩修建的大中門和弘道門,也像我們一代代人一樣,其作用先後被後人所新修建的大門取代。


穿過大中門後,便是明朝歷代皇帝所建立的碑。不過,最先映入我眼中的,反而不是石碑,而是位於石碑斜前方的一株幾乎快要歪倒在地的大樹。這一株大樹與它周圍的其他樹木完全不同,樹幹歪斜到和地面呈接近四十五度角,最低端和枝葉幾乎快要觸碰到地面上。但是,這株大樹卻絲毫沒有衰朽或者枯萎的跡象,仍顯得生命力旺盛。繞過它之後,我便來到弘治皇帝所下令建立的弘治碑之前。早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就讀過當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書中對明孝宗弘治皇帝的評價極高:他既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後來,我又陸陸續續地讀過一些講述“弘治中興”那一段時期的史料。石碑上的原文早已顯得模糊不清,但豎立在一旁的告示牌上清清楚楚地記錄着辨識出來的碑文。碑文中,弘治皇帝不僅尊孔子爲“天縱之聖”,還說“雖金元入主中國,綱常掃地之時,亦未嘗或廢”。這一句話點明的道理十分簡單,卻又十分重要。即便是統治過中原的非漢族政權,也就是俗稱的“胡人”、“蠻夷”掌握天下的時候,也沒有對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化進行否定,甚至是摧毀。這是足以證明中華文化從未徹底斷代、徹底變質過的一句話。與弘治碑相對的一座碑,則是弘治皇帝之父、明憲宗成化皇帝所下令建立的成化碑。在史書上,成化皇帝的口碑一向不好,歷朝歷代的大多數史官都斥他爲昏君。不過,他在位初期同樣下令修繕孔廟並立碑,且在碑文中提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再往後,便是最爲高大雄偉的洪武碑,以及與其相對的永樂碑。或許是由於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開國皇帝身份,從外表上看,他的子孫後代所下令建立的石碑都不如他下令建立的石碑高大。在距離洪武碑不遠的地方,同樣生長着一株尤爲高大、挺拔筆直的柏樹。它的樹幹筆直衝天,絲毫沒有任何歪曲或者傾斜,和地面幾乎形成標準的直角。它的樹冠同樣顯得格外繁茂,也格外緊湊,從遠方看上去,似乎有些像是皇冠的樣子。包括我在內,好幾位遊客都忍不住爲這一株柏樹拍照。


位於明代石碑之後的,是用於藏書的奎文閣。分別建立於金代、元代等不同朝代的十三碑亭分佈在它後方的大片空地之中。從表面上看,這十三座碑亭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別之處,樣式和體積都大同小異。不過,我在它們之間發現一塊造型十分奇特的、斷掉的樹根。這塊樹根不算太矮,也不算寬,雖然接近正圓形,卻無法讓一個成年人坐上去。它的頂端幾乎沒有多少毛刺,像是被電鋸之類的工具乾淨利落地截斷的。但是,它卻沒有被徹底清除。或許,這一代的管理者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夠重生。畢竟,根據“先師手植檜”一處的記載,據說爲孔子親手栽種的那一株樹木已經過多次枯榮。


相傳爲孔子講學之處的杏壇位於通往大成殿的大路中央。大路的兩側分別是西廡和東廡,其中供奉着許多位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著名學者、文化大家的排位。西廡中的牌位有程頤、董仲舒、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陸九淵、陸秀夫、王守仁、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東廡中的牌位則有周敦頤、諸葛亮、韓愈、文天祥、方孝孺、黃宗羲等人。時至今日,這些偉大的先賢仍然在用他們創造出來、傳承下去的東西影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他們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知識,有的是思想,還有的是精神和氣節。正是以他們爲優秀代表的一代代中華兒女,構成從未徹底斷代的中華文化,構成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


穿過大路,繞過杏壇,便是孔廟中的核心——大成殿。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帝王加給孔子的尊號,是“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這大成殿,便是因此得名。整座大殿不僅比之前的所有建築都要更加龐大,建築外形及其所散發出的氣勢更是恢弘,幾乎可以與故宮中的大殿相媲美。大殿門口的廣場前方設有香案和跪拜的墊子,廣場一側還有懸掛祈福籤的木欄。不過,由於遊客太少,幾乎沒有幾個人到香案前方去跪拜。正殿中的陳設更是金碧輝煌。整整四大塊匾額的邊緣同時發出金光,位於中央的“萬世師表”和“斯文在茲”無比醒目。帝王般的黃龍帳隱約遮擋住塑像的頭頂和臉龐,香案前方排成拱形的七件金屬器皿更是閃閃發光。我記得,曾經有一部電視劇裏好像有過這樣一句臺詞:武只能安邦一時,文卻可治國萬世。至少,這句話對孔子而言,再合適不過。無論時間經過多少年,無論這片土地上更換過多少個朝代,他始終被無數人尊崇,他的思想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一次,我去崔叔的診所看病時,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有人說,中國文化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比如說,什麼是“仁”,什麼是“義”,什麼是“道”,都沒有明確而清晰的定義,是這樣嗎?崔叔就對我說:這不是模糊。正是因爲沒有單一而固定的定義,“仁”、“義”、“道”等諸多概念才能夠持續地自我豐富並發展下去。或許,這就是來自於兩千多年前的源頭的思想長河仍然能夠洶湧奔流的原因。


對我而言,最後一個比較重要或者說給我一定啓發的景點,是孔子家譜碑。和其他所有石碑一樣,家譜碑表面的文字同樣因爲年代久遠而難以直接辨認,只能通過一旁的告示牌來閱讀。告示牌上清晰地標示出,孔氏家族前八代均爲單傳,直到第九代纔有多個子孫。我記得,在介紹這件事的時候,一位年紀稍微有點大的導遊用的是有些可惜的語氣。不過,我注意到,在告示牌的下半部分裏,第四十三代孫子被加上一個“中興祖”的尊號。單從告示牌上面看,他獲得這個尊號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子孫繁盛。我想,一個家族是如此,一個國家同樣也是如此。我們的國家,目前僅僅已經廢除強制一胎政策,尚未完全開放生育。特定的特殊時期被迫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不僅對我國的人口結構造成很不利的影響,更對好幾代人當中大部分的思想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國家能夠及時地調整人口政策,並實施和生育有關的相關福利配套設施,讓多數天天喊着“生不起、養不起孩子”的人能夠獲得順利地生養多個子女的條件,才能夠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真正實現偉大復興。以人爲本,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爲根本。如果連人都沒有,發展還有什麼意義呢?


2021.3.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