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寻虎纯文学

如何写真人真事

写小说的朋友们经常会遇到真人真事的处理问题。

恰恰真人真事是束缚人的,假如一定要写,那么取决于感受。比如说,对成长有理解,对苦难的理解。

世上真人真事无数,有的结局相反,哪一个才是真的呢?黑猫真,还是白猫真?

都不真,心中的真才是真。

我们的体验是如何凝聚的,它就是我们要写的,这需要面对本心进行拷问,而不是被事件所干扰。

自以为是身边事,就写实,会遇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怎么办?

比如自己通过打拼成功了,另一个人一样打拼,却失败了,如何解释?生活并没有逻辑,只有一堆事实,分析是没有作用的。必须是心中呈现的才是真,因为它是它本身,它是精神现象,不会假。另一个人的精神现象可以相反,也是真。因为它们是独立成为体系的,所以都是真。

还有,遇到这种问题,往往是要写长篇。建议从短篇打磨开始,不要一步到位,不现实。

比如,一个家暴的故事,前一阵子大家都在写。

那么家暴的理解就要深,不能浅层化,道听途说的故事是没意义的。

从我个人说,假如一定要写,我或许想写一个普通的家暴,我会有这么个角度。

也就是小事来反映一些东西,会比较好。

也不搞什么悲惨的。

那样很俗。

于是我或许从一些体会出发,人与人的冲突我们都有体会的。

这样就有依托。心思放在情节故事上,必然抓不住根本,也就很难好。

当然,我基本不会写。因为它不是我想要写的,我从没有想过写它。

曲折的真人故事,我会作为背景,因为再曲折,也并非新鲜事。只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才独特,才有价值,才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可以书写的东西。

我也会避免所谓结论和励志。而采取顺流而下,看它怎么走下去。

例如我的《黑白灰》,也有类似的,家庭不是很好,被时代摧残的家庭。那么我的堂哥,他闯荡,是什么样的人生追寻呢?这是我写的时候思考的。

我熟悉他,也有感受。我不想让家庭的故事过多,而是重在他是怎么行动的。

这样来表现他的精神面貌。

写完后,我才总结:是那个时代,人们有向往,但没方向,会失败,但是有追求。这是我后来的总结。

我觉得迷茫的理想主义是值得尊敬的。

这是我的情绪和感受,推动了整个小说。

情节什么的,我只在需要的时候暗示一点点,并没有过多,更不成为完整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