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勢同水火,看我如何化干戈爲玉帛!

作者 | Yentl 幸福雙翼學員

1

婆媳關係,千古難題

婆媳關係是千古難題,在我們家也不例外。


我婆婆比較強勢,愛做主,什麼事情都是她說了算,結婚十幾年來,我對她一直都是忍讓的狀態。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她都會從老家來住一段時間,每次都讓我非常痛苦,忍耐的日子又開始了。


每當這時,我都會和閨蜜吐槽說,她又來了。


四年前我懷二寶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從此之後我對她恨之入骨,甚至聞到她的氣味都覺得難以忍受。

從那次之後,我決定“奮起”,不再忍耐,和婆婆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旦她越界,我馬上給她擺臉色。


剛開始學“家學”的時候,我試着重新去面對與婆婆之間的疙瘩,但還是不太願意去和婆婆談論這些問題。


一位資深的學員建議我,先找一個安靜的時刻,回想那些被埋藏在心底深處的回憶,然後學會擁抱當時無助的自己。


回想起那個瞬間,我哭得稀里嘩啦,麻木多年,又重新感受到了情緒的流動,內心也感覺更有力量了。


從此以後,我發現我可以在飯桌上、在孩子面前,偶爾說說婆婆做得好的地方。但我還是心存芥蒂,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去接納她。


一旦產生摩擦,以往憤怒和回憶又會按捺不住,不斷上升再次成爲我的情緒按鈕……


2

發生矛盾,積極暫停

上週,女兒不願意自己喫飯,我們不想讓婆婆管她,但她不聽,非要去抱她哄她。


我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界限,希望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我來管,她不要參與。


儘管我在整個交流的過程中都帶着覺察,也儘量去做到不帶情緒地表達。


但我內心知道自己還是有情緒的,所以表達完之後,我立刻房間,做到積極暫停,同時在班級羣裏尋求支持……

但當天晚上,我還是失眠了。


3

學習成長,自我覺察


還沒學習前的我,完全不懂什麼叫界限,只是憑着自己的感覺做事。


我和羣裏一起學習的小夥伴們討論過自己的情況,才發現自己是個非常典型的“考拉”性格——


溫和謙和平和,有耐力,包容忍讓,凡事不形於色,但如果情緒積累到臨界點,發起脾氣來可能會六親不認


一位同學的分享,讓我明白了表明界限和坦誠溝通的重要性,在與夥伴們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心靈也愈發平靜。

幸好,有大家和我一起結伴同行。


在這樣安全又能量滿滿的情況下,我每天帶着覺察與愛生活着,至於如何面對婆婆,我還是選擇先學習接受自己的不接納。

但萬萬沒有想到,因爲一盤菜,我和婆婆的矛盾與衝突又再次升級。

4

盤子破裂,不歡而散

昨天晚上,兒子幫忙盛飯,電飯鍋上剛好蒸了一盤魚,婆婆便對兒子說:


“你不要端,太燙了,奶奶來。”


兒子沒有聽,他感覺靠自己能端起來,就自己動手了,但走到半路,就聽到盤子碎了一地。


先是一陣噼裏啪啦,隨後便是婆婆生氣的聲音:


“都讓你不要拿!都說我來啦!”


兒子很不高興地走進房間,鎖上了門,我敲敲兒子的房門,先肯定他的情緒:


“你現在很傷心,媽媽知道,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有時候還是會犯錯。”


“媽媽小時候也打爛過盤子,我都這麼大了,還不是也會打爛,這都是很正常的呀。”


我希望讓兒子、也讓婆婆知道,我是允許孩子犯錯的,要用成長的思維去看待“錯誤”。


我繼續用啓發式提問跟兒子聊天:


“每個人都會錯的,現在錯了,應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應該去解決它呢?”

兒子還是不太願意出來,他說怕奶奶罵他。我沒勉強兒子,反而給他時間和空間,讓他自己待在房間,平衡自己的情緒。

另一方面,爲了避免婆婆看到一地的魚後,情緒變得更差,我先主動過去收拾。

5

情緒積壓,一時爆發

收拾的時候,婆婆又在那裏罵罵咧咧,但我知道她那是習慣性的嘮叨,她說:


“都說了我來,都說了太燙,就是不聽就是不聽……”

我一邊收拾,她一邊說個不停,但我心想還是儘量不要去插手這件事了。然而,婆婆的嘮叨一直沒有停止,我最終還是開口了。我平靜地說:


“我知道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你也不想說他,只是你這樣說的話,他就感覺……”


我話還沒說完,婆婆就兇巴巴地把我打斷,同時插腰瞪眼開吵:


“我就不能說話了?把嘴巴縫上好了!……”


新仇舊恨,開始一股腦傾瀉出來,婆婆把前幾天被我阻止插手女兒喫飯的事情,也拿出來“算賬”。


她說:“做奶奶的看到孫女哭,我又剛好喫完飯了,就想去幫忙帶一下,讓大家好好喫飯,我就錯了嗎?“


“你跟我說孩子是你生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不能管?!我都忍了,我都成外人了……”


原來,婆婆的情緒已經憋了好幾天,情緒是會積累的,今天她把那天的情緒也一起發泄出來

我說:“媽,我們沒有這樣的意思啊,你誤會啦。”


但她還是很生氣,我的情緒也上來了,跟她越說越大聲。


6

緩和氣氛,情緒流動


正當我覺察到自己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候,我不想再次進入“戰鬥模式”,不想重蹈覆轍,我立刻調整了自己,並正向表達:


“我不是想跟你吵架,我希望我們可以不帶着情緒地說話。”


她生氣地說:“我沒有吵架,我只是說話比較大聲。”


我說:“你看你還插腰。”


她不好意思地把插腰的手放下,說道:

“老家裏每個人說話都是這樣的啊,哪有像你們那樣小聲的。”


我說:“不是大聲小聲的問題,是不帶情緒的問題。”


她講着講着就開始哭了,她哭着說:

“我好冤枉啊,從小就是那麼辛苦的命,怎麼就命這麼苦,那麼辛苦地幫子女幫媳婦幹活,也只討人嫌……”


越說越遠,越說越嚴重,我意識到她陷入了悲慘人生自我實現模型,我試着幫她看到全貌:


“你三個子女都在深圳,都住在附近,好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到了,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婆婆還是陷入悲傷不能自拔,不停把自己排除在幸福畫像之外,陷入“受害者”的角色。看到我們一家四口相親相愛的場景,婆婆被刺痛了。


她說:“難道他兒子不是我生的嗎?我就是外人了嗎?”


因爲自己的“想不開”,把自己搞得如此憋屈,我開始感受到了婆婆的可憐之處。


她讓我想起春節的時候,我爸端着茶果,當我撐着傘的一剎那,不自覺把手搭在爸爸肩膀上的一幕,這讓我心中湧出了一種愛的感覺。

我張開雙臂去擁抱哭泣的婆婆,她閃開了,我給她遞紙巾,幫她輕輕地拍背……

 

我沒有再說什麼,只是靜靜地聽她哭,聽她講,讓她的情緒得以流動。

 

7

可交時刻,打開心門

 

感覺她哭得差不多後,我知道可交時刻來了,我先通情後達理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很難過。”


她說是啊,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她的兒子女兒、媳婦們全都不理解她。


我繼續拍她的背,肯定她做得好的地方:

“我心裏一直都很清楚,你確實爲我們家做了好多,比如早上一大早就過來幫兒子煮早餐,爲我們家的一日三餐奔波,還經常貨比三家,去幫我們省錢。”


“這些我都記在心裏,而且我也常常告訴孩子們,你真的特別辛苦。”

她說她不辛苦,同時也一直在說她要回老家了。


我說:“回不回老家,是另外一回事,我們暫時不討論。既然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那有些事情還是說清楚吧。”她不哭了,安靜地看着我。


感覺到她的心門打開,我說:


“你感覺我不喜歡你,對嗎?”

“第一,我沒有不喜歡你,可能有時候我自己有些個人情緒,大家都是一家人,開心與不開心都直接表現出來,跟你沒有關係。”


“我也坦白跟你講,我對你有意見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懷女兒七個月時發生的事,那件事對我的影響確實挺大的。”


她似乎有點想不起來是哪件事,我還是坦誠地敘述了一遍那件事情,其中也包括老公姐姐讓我不愉快的行爲。


她回憶起了一部分,說道:

“我不知道你爸第二天還來說你了,也不知道你姐會來說你呀。怎麼會這樣子呢。”


我猜事件發生之後,她感到很委屈,回去就馬上跟家人哭訴,但有些話傳過來傳過去,就變味了。


現在的我看問題更加全面,聽到婆婆的解釋之後,比較釋然了。


但我還想繼續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時我頂着一個大肚子,爲你們家生孩子,一點小事你就不高興,就要回去哭訴,第二天爸(家公)又跑過來說我。


第三天我都住院了,姐不但一句問候都沒有,還生氣地說想讓你幫我帶娃,就要好好跟你相處。


大家都在批評我,沒有一個人站在我這邊。你想想,我能不難過嗎?”


我居然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平衡情緒四步曲(覺察、接納、轉化、表達),終於將心中的疙瘩跟當事人說出來了。


8

小家大家,先後有序

她認真聽完,也講了一些讓她心裏不舒服的事情,又再次重複說我們四個纔是一家人,她是外人。


乘着這個機會,我跟她說清楚小家庭大家庭的關係與次序:

“怎麼講呢?我說我真的沒有把你當外人。只是小家庭大家庭的關係。”


“我們四個確實是一個小家庭。那加上爸媽的話,那就是一個大家庭,加上哥姐,也是一個大家庭。希望大家庭就不要管小家庭的事情,不要去幹預小家庭的事……”

姐姐干涉我們家事的事情,我也和婆婆講清楚。


她說你姐哪有干涉你們什麼事情?真有的話,只有醫院裏面那一件。


我說:“還有啊,比如說你的女兒不想讓你和爸分開,建議我打掉兒子先不生。”


她立刻說:“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自己的子孫怎麼可能不要呢?”


我平靜地說:“對呀,我知道你肯定沒有這個想法,可是你女兒不願意你們分開,所以就自作主張,對我們指手畫腳。”


那時候的我,已經可以不帶情緒地說這件事情了。婆婆又說:

“就這兩件,那就算了吧。”


她倒反勸我,我繼續讓她加深認知:

“那事實上這樣的事情確實還有很多,比如她四五點叫我起來送爸的事。”


婆婆說:“哪有需要去送啊,那麼早,送人有什麼意思呢?”


我還舉了一些例子,她說她都不知道,我說:

“是啊,所以我就說是姐的問題,我希望她不要干涉我們小家庭太多,之前她確實干涉我太多了。”

9

表達立場,界限分明


趁這個機會,我也想把事情說得更清楚,於是繼續舉例說:

“自己的上下牙都會打架呢,人與人之間矛盾肯定也會有的。”


“就像我爸媽跟弟媳之間,肯定也多少有一些觀念不一致的地方。爸媽跟我吐槽的時候,我就對他們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你們做好飯,帶好孩子,有空就逛逛公園,這樣就很好啦,自己也會開心。


“我絕不會去讓我弟去告訴自己老婆要如何做,這樣做,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她比較平靜地說:“嗯嗯,矛盾肯定是有的。”

我說:“對啊,有矛盾之後,你就跑去跟他們哭訴,話傳來傳去,就變味了。如果你在這邊有什麼不愉快的,就直接跟我講,不要把自己憋壞了。”


後來她還說了一些兒女們對她都不好之類的話,又陷入了悲慘人生自我實現模型。


我說:“媽,你這樣又是偏見了,你看你女兒是對你好的,她一直是在爲你說話,只是方法用錯了而已。”


現在經過學習,更懂得正向表達自己的立場與界限,更有底氣了。


婆婆不再說話,我看大家都逐漸平靜,就叫大家一起喫飯了,之後,我們的交談也很正常。

第二天,婆婆一早就來到我家,雖然看起來心情不是特別愉快,但也正常地開始打掃衛生、送孩子上學。

10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在與婆婆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我意識到:通過“家學”的學習,我成長了很多。


在社羣裏通過30多天的肯定籤打卡,我的內心力量越來越強大,已經有能力去面對並突破過往的一些疙瘩。


現在這些疙瘩算是解除了、釋然了,但不代表以後我們就可以毫無障礙地相處。


起碼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要用我們的0到100接納法,去重新看待婆婆,重新認識婆婆,將她加入肯定籤行列,爲坦誠溝通架起更好的橋樑。

學習成長就像挖土豆一樣,有人一開始就挖到了,有些人像我一樣,可能要挖得更久一點。但沒關係,只要不斷成長自己,有一天一定能挖到一大籮筐。

 

“當我們的內心飽滿而充實

我們的其他關係

也會隨之變得更加

親密、健康、溫暖。”

 

編輯 / 黃慧文、鬥鬥

排版 / 麗雅

圖片 / Pixabay,優酷視頻

※如無意間侵權,聯繫即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