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遊戲上癮,想扔手機的你,千萬要沉得住氣!

作者 | happy smile 幸福雙翼學員

去年11月份加入《焦慮媽媽變形記》後,經過兩週的幸福進階課程和4個月不間斷的學習,我終於明顯看到了女兒可喜的改變。


一場小小的“手機風波”

中午放學回來,喫過午飯後,她完成老師佈置的聽寫作業,自覺讀了10分鐘的英語,我同意她玩三十分鐘手機。

快到時間了,我問她要手機,催促她上學,可她卻說要多玩五分鐘再上學。

我清楚地知道,如果再耽誤五分鐘的話,上學就要遲到了。

我堅決不同意女兒繼續玩手機,直接關掉了WiFi,她極其不舒服地跟我出了門。

在路上,我先肯定了女兒的情緒:玩得正開心時,遊戲退出了,心裏肯定不舒服。


她也認同我對她心情的理解。

我問女兒:“你是學生,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女兒嘴硬道:“玩耍。”

我沒有生氣,也沒有反駁她,因爲我知道,她是因爲有情緒,才故意這樣說的。

我心裏很清楚,女兒一直都是一個三觀很正的孩子。

我繼續說道:“你想想,心情不好時怎樣做才能讓你好起來?你先平靜下自己的情緒,一會到學校才能集中精力上課。你可以做個深呼吸,也可以看看路邊盛開的梅花。”

女兒沒有接話,但我知道她在慢慢恢復平靜。

一封小信,一個擁抱

下午放學回來,女兒走進我的房間,高興地對我說:

“媽媽,我今天下午聽寫語文就錯了一個詞。”


“還有,數學老師表揚我,說我的解題思路最簡便,高效。全班同學只有我一個人的解題思路和老師講的不一樣。”

同時,她遞給了我一張紙條,我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封道歉信,她就中午發生的事情,向我道歉。

她說:

“紙條,我是到學校之後,老師還沒有正式上課之前寫的。”

“我在下車的那一瞬間,就知道自己錯了。”

“寫完這封信,我的心裏舒坦了很多,下午的課也聽得很認真。

原來,女兒已經覺察自己,並且會調適自己的情緒了,我先給她豎了個大拇指,然後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抱抱。

那一刻,我們倆誰都沒有說話,我知道她已經能深深地感受到我對她的關愛。

我對她的愛,沒有摻雜任何其它帶有評價性質的感情,僅僅是關愛她,關心她的身心。

不是因爲她得了高分,也不是因爲她幫我做了一件家務,僅僅是因爲我愛她。

回首往昔,痛定思痛

女兒開心地去她的房間寫作業了,隱約還能聽見她哼了幾句小曲。

她走後,我陷入了沉思,往事歷歷在目。

今天發生的事情如果放在以前,我會按照自己當時的情緒來處理。

如果我的心情好的話,我會允許她再玩五分鐘手機,之後在路上開快車,爭取儘快趕到學校。

如果我的心情不好的話,我會簡單粗暴地奪過手機,直接命令女兒出門去上學。

我和她之間還會有一場血雨腥風,她惱羞成怒,我氣急敗壞,可能我還會動手打她。

最終,我們兩敗俱傷,可能還會產生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潛移默化,來日可期

女兒的變化,真的令我喜出望外。

她的變化,不是源於我的說教,因爲之前我對她進行過許多管教,都不管用。

她的變化,更多地來源於我的改變。

我對她的態度,對她說話的語氣、語調、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以前,我訓斥她,她反抗時,我會反駁她,壓倒她。

我會惱羞成怒,提高嗓門,和她大吵一架,忽略她的情緒和行爲背後的動機,只是按照我自己內心的標準去要求她。

那時的我認爲,反正她說得不對,做得也不對,所以必須按照我的要求來。

現在,我會首先穩住自己,不讓自己急躁,然後趕緊思考,自己應該怎樣做纔有助於解決問題。

在我的影響下,女兒在無形中也學會了調節自己。

此刻,我才進一步理解了身教勝於言傳的道理。


學無止境,學習的首要目標不是爲了教育孩子,期待孩子改變,而是爲了自我成長,自我改變。

自己改變一小步,孩子進步一大步。

希望我和我的孩子在學習成長的路上,都會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編輯 / 黃慧文、鬥鬥

排版 / 孫麗雅

圖片 / Pixabay

※如無意間侵權,聯繫即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