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說話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言:“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

意思是風一來,平靜的水面就起波瀾,一句話說錯了,人與人之間就跳出問題來。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句話如刀之雙刃,口業十分重要。

《增廣賢文》裏面有這樣一句:“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這句話作爲中國人生存的金玉之言而被世代強調。逢人只說三分話,還有七分,不必對人說出,有些事埋在心裏遠比到處傾訴來的理智與清醒。


說話本來有三種限制,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

碰到不同的事又該如果表達呢?比如急事,慢慢地說,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後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說清楚,那必然事半功倍;小事,幽默地說,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人都有自尊,懂得把握尺度也是做人的基本;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如果事情還沒有辦成就開始滔滔不絕,難免讓人覺得不牢靠;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是一種修養的體現,尤其在較爲親近的人之間,更不能說傷害人的話;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多說反而容易對自己造成傷害。

別人的事,小心地說。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不輕易評論和傳播別人的事,會給人交往的安全感;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對於尊長,多聽少說 ,人生的閱歷遠勝於你讀出來的文憑,不要以爲年長者已經和世界脫節了,就可以肆意妄爲不把對方當一回事,有句俗語: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成熟的人都喜歡與年長者交往,聽他們傳授經驗,這樣自己也可以少走點彎路。


語言藝術裏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學會傾聽:蘇格拉底曾說"自然賦予我們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並不是單純的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我們還應該學會積極的傾聽。對話從聽開始。只有傾聽纔會瞭解對方。傳達心聲同樣從聽開始。只有傾聽,才能贏得對方的心。“成功需要傾聽”,世上所有人都把傾聽自己心聲的人當作朋友。但真正的傾聽,並非那麼容易。因爲那不是技巧問題,而是用心的問題。

傾聽衆人共存之道:傾聽對方的意見是共存共榮的途徑;傾聽你我發掘共鳴:發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能聽到真實的聲音;傾聽自己學會發現:清空所有的先入之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發現新的自我。

有句話覺得很有道理,大概意思是:你可以貶低我,但不要貶低我喜歡的人,那樣等於否認我的品味。所以不要否認別人想要談論的領域,你可以選擇不聽,但絕對不能說傷人的話。他人在判斷一個人時往往首先是通過你的談吐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可以深交。

作家卡洛琳·塔格特就曾說過:“良好禮儀的精髓是讓人感到舒服,而一次好的談話的關鍵是讓人覺得有趣”。


《一代宗師》裏,宮老爺子心心念念要推動南北武術的融合,他說,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這話不好接。宮二出場的時候,背景音裏,電臺正在播送中央軍與兩广部隊對峙的消息。在此種形勢下,宮老爺子主張大義,其實隱隱以中央自居,有力壓南方臣服的意味。

葉問想了想,說,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於故步自封。……若真管用,南拳何止北傳。

宮老爺子從中看到葉問的胸懷,遂決定成就他的大名。這就是絕世高手的對話。兩個武夫,話語之間卻大有禪意,既暗藏機鋒,偏又如行雲流水,通暢無礙,令人如飲醇酒,回味綿長。

所以學會說話是門值得學習一生的藝術~…


【詳參語言的藝術,首發其他平臺,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