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上以人爲人,人之下以己爲人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小國爲了自保和壯大,在如何治國和如何與鄰國交往方面頗下心機。齊宣王就曾經爲了鄰國交往之道問過孟子:“交鄰國有道乎?”即與鄰國交往有什麼好的策略嗎?

孟子回答說,當然有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這裏孟子提出了兩個原則:

一種是“以大事小”,這是仁者的風範,是順應“天地萬物”的樂天心理,不願意去欺負弱小,這樣可以使天下太平。

另一種是“以小事大”,這是明智之舉,順從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則可以保護國家臣民的安全。這裏的“天”在“天人合一”的哲學上,還包括了人事在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要注意這一原則。就是說,在人之上要以人爲人,在人之下要以己爲人。


居上位時,一定要謙虛,切不可仗勢欺人,人生總是盛極而衰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風光無限,繁華過後總會凋零。對於真正悟透人生的仁者來說,謙卑纔是應有的心態,而以恭敬心去尊重和對待每一個人,則是他們的特徵。正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求存也”。

生活中有不少人難忍一時之氣,而與人起了正面衝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後兩敗俱傷。有些人在爲一些事攀高結貴;有些人則對這些事志不在此;只在自己的空間靜靜點亮自己;也不去吹滅別人世界裏的那盞燈。知道在人之上,要視人爲人;在人之下,要視己爲人;不會去高攀任何權貴,因爲他不一定能入我眼;也不會去低看他人。因爲他並不需要靠我生活。正所謂天地無私,貴賤皆爲角色。這也叫——尊重別人,莊嚴自己。


尊重是不含功利色彩的,是一種憫人的情懷,它來自人心底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和關愛。別人尊重你,不是因爲你很優秀,而是別人很優秀。在人之上請視人爲人,在人之下請視己爲人。對比你優秀的人要尊重,對不如你的人更要尊重。

康德曾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透過批評的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有缺陷過失的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這世界充滿了低賤愚癡的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和學習的地方。


結尾語

人生而平等,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沒有權利假借後天的給予對別人頤指氣使,也沒有理由爲後天的際遇而自怨自艾。

在人之上,要視別人爲人;在人之下,要視自己爲人。━━━孟德斯鳩


【詳參國學全三冊,康德哲學今譯,首發其他平臺,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