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萱讀道德經第一章:如果用“滿滿”的心去學習,什麼都學不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

當我開始推廣道德經和家庭教育研學營的時候,得到了很多支持,也有很多好奇,還有一些這樣的聲音:

道德經我讀過。

我只聽說道德經談企業管理,團隊領導力,家庭教育還是第一次聽說。

這個不過就是西方心理學的瓶子,裝點東方傳統文化而已。

本舵主,聽完這些聲音,也就冒出了道德經第一章的這句話“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實就是在打破我們許多的自以爲是。

只不過有些自以爲是,太固着,太自動化,一下子也很難敲開對方的門,而他也不願意出門看一看。這裏就有一個“有”和“無”的關係。

當然,洪老師也說了,讀道德經,不期望大家一下子就臣服得不得了,或者覺得對於解決當下家庭教育問題沒有用,或者就自怨自艾說我沒有準備好,我聽不懂。

帶着迷迷糊糊不焦慮的心態,看見自己的困惑,打破內在習慣性自以爲是的小真理,哪怕一開始對抗,慢慢看見自己的對抗,從矛盾,到混沌,到統合,忽然有一天,可能就讀懂了。

帶着一點期待,一點好奇,一點開放,一點覺察,像個孩子一樣,無善無噁心之體,或許你會體會到道德經有趣的地方。

吳境萱對這一章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也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我的孩子,忽然就以她的視野,理解了道德經非常提綱挈領的這句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