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不同如何相處 - 草稿

正在收拾廚房,樓下傳來一陣歡笑,疫情嚴重,各個居家隔離,難得有孩子的歡聲笑語。

原來是樓上鄰居,把他的車庫院子打開了,吸引了幾個孩子和家長在裏面玩耍。

開心時刻向來很短暫,嘻嘻哈哈纔沒有幾分鐘,就聽見嚴厲的數數聲音,尋聲望去,一位媽媽正在訓練兒子跳跳繩減肥。估計兒子跳繩數量沒有達到她的要求,不斷的訓斥,不斷的催促、不斷的威脅。

不一會,兒子就開始哭泣,先是小聲的嗝噎,隨着訓斥、威脅,抽泣、哭聲越來越大。

其他大人,慢慢選擇離開了,留下幾個孩子,遠遠的同情的看着。

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位媽媽可是我眼裏性格溫柔,脾氣超級好的美女。

這一幕似曾相識,觸動了我。

想當年我也是這樣的媽媽。

兒子小時候,也很肥胖,不喜運動。不管是跳繩、輪滑、滑板、籃球等等,都是在我的誘惑、逼迫、訓斥、威脅下進行,結果最後一樣也沒學會。

自己還忿忿不平,付出了心血,付出了精力時間,到頭來還是什麼都不會,這個孩子沒救了。

反過來,看到這個媽媽,我能理解兒子不能堅持的原因了。

逼迫、訓斥、威脅,我們這些旁觀者都體驗到的情感是憤怒、是厭惡……何況是當事人?並且當事人還是個孩子?雖然他的心智沒有發育成熟,但是他的情感體驗和成人是一樣的。

誰願意在這種感覺裏相處呢?大人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離開,留下來的孩子,有同情的,應該也有幸災樂禍的吧,不論是哪種,對當事人這個孩子來說,自尊心還是受到了傷害。

原來我的兒子曾經也是這樣被我傷害過!

想一想,誰能在傷害自尊心、感受到憤怒、厭惡、無助的事件裏堅持到底呢?

如果時間倒流,我對於孩子運動鍛鍊的教育方式,一定會和以前不一樣:耐心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他的運動量,鼓勵他堅持完成。

就算暫時完不成,也要尊重他,讓他休息一會,重新制定運動計劃,讓他有參與感,然後繼續堅持完成。

要有耐心,給孩子犯錯、退縮的時間,理解“羅馬不是一天修成的”,孩子也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學會的。

這也是我的血淚經驗。

一想到不需要任何學習,就理所當然的做父母,就有點心痛。一個個小生命,是這麼的信任自己的爸爸媽媽,卻都是無證營業。

有多少家長打着爲孩子好的旗號,發泄自己的情緒?

在心理學中,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很多人需要終身療愈。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心理諮詢執業方向:家長培訓班。

另外我也看到了一個問題:

我的兒媳婦,如果也是這樣教育孩子,我該怎麼處理?

這是我以後一定會遇見的問題。

我現在所想到的策略有:

1.先與她相處,覺察她的性格,覺察她的處理事情方式,覺察她接受建議的方式。

2.與之溝通,覺察她育兒理念。

3.提前交流不好的教育模式,比如:就把剛纔的情景,以開玩笑的形式說給她聽,讓她認識不好的教育模式,對孩子教育有預期。

4.認可她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人。

5.接納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6.引導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7.遇到教育孩子問題,不抱怨,不指責。不甩鍋,積極解決問題。

那麼和周圍認知能力不足的人如何相處?

1.接納每個人,你不是他,怎麼理解他的感受?就像鄰居媽媽,性格溫柔,脾氣超好,表面上是教育孩子,誰能知道她背後發生了什麼?是她本人身體不適?家庭問題?父母健康問題?親子問題?等等,不要隨便評價他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2.尊重他的核心身份,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再盡力而爲。

3.如果發生利益衝突,真心想解決,則認真學習《不妥協談判》這本書,想辦法找到第三選擇方案。

4.平日裏做好低調、大氣。堅持記住“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5.堅持用人格魅力吸引他人提高認知。

自從學習了心理學,對我的成長真是與日俱增,少了抱怨,少了指責,反省是我的日常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是我執業生涯的使命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