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黑齒國”是日本嗎?唐高宗與日本公主的故事是否靠譜?

網上盛傳一個野史故事:說的是,唐高宗李治繼位後,鄰國日本擔心新上任的皇帝不准他們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以及文化,於是派遣使者高向玄理向唐高宗朝貢兩位漂亮的公主。

唐高宗見到兩位美貌的公主後龍顏大悅,於是答應了日本再次派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的請求,不僅如此,李治還答應爲日本的遣唐使在首都長安建個別院,以供他們學習之用。

李治當天晚上,便寵幸了這兩位來自日本的公主,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高向玄理在第二天的一大早,便收到一個令他喫驚的消息,大唐皇帝李治竟然將自己送來的兩位公主關進了鐵籠子!這是什麼情況?高向玄理一臉惶恐,他即刻進宮,打探緣由。

高向玄理詢問皇帝身邊的人,才知道李治之所以將這兩位公主關進牢籠的原因:皇帝李治第二天一睜眼,突然看見兩位露出黑黑的牙齒,臉上塗滿白粉,沒有眉毛的女鬼陪在身邊,一下子被嚇個半死!原來這兩個女人便是伺候他的日本公主,他令侍衛趕緊把她們關起來。

高向玄理急忙向唐高宗解釋,說這是日本貴族赫赫有名的“美人妝”,兩位公主這麼打扮也只不過想討皇上的歡心罷了。聽到這,李治心中的怒氣纔有所平息,將兩位公主從鐵籠裏放了出來,但是自此以後,便對這兩位日本公主興趣全無。

這個野史故事靠不靠譜?

把牙齒染黑,是日本古代就有的習俗,起源於四五世紀的古墳時代甚至更早,作爲獨特的審美和文化象徵在日本延續長達1500多年。隨着染齒文化在日本的進一步流行,黑齒符號在貴族女性中代表着成人,彰顯貴族身份。

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一些已婚女性,都會把牙齒染黑。不僅如此,自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開始,還會有男性貴族在成人禮的時候,將自己的牙齒染黑。除此以外,日本人還有引眉的習俗。所謂的“引眉”,就是把眉毛剃去,然後用墨水,在眉毛部位上方再畫一小段粗粗的眉毛。

關於染齒爲黑的古俗,這在日本史書上都明確的記載。例如,日本平安時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約973年—待考),在她的《紫式部日記》中就明確記錄:“着裝(女子成人式)、慶祝日,衆婦人皆染黑齒、紅赤化妝。”在《源氏物語》中,她還提到了染黑齒的細節,就是以醋泡的鐵水爲染料,然後再用羽毛、筆刷塗在牙齒上。平安時代後期的短篇小說集《堤中納言物語》中寫道,蟲姬是位天生麗質的千金小姐,不拔眉毛也不染牙齒,結果無人招她爲妻。

直到明治六年,日本天皇開始廢除皇室中使用這樣的化妝方式。日本的民間的女子才慢慢告別黑齒的歷史,到大正時代完全廢絕,只有在藝妓表演場合會使用這種化妝。目前,日本的藝妓雖然不染齒,但抹白粉的習俗仍然保留。日本的一些古裝歷史劇,我們還能見到染齒、引眉的形象。

古代日本女性,染齒、引眉、抹粉這樣的“美人妝”,其實,如果她們不張開嘴巴,的確有一種另類之美。



大唐盛朝很令日本人敬仰,根據日本古代風俗,說他們進獻給唐朝皇帝美女是上邊那樣的“美人妝”,這事還真有點靠譜,因此本文開頭講的野史故事,看來也不是沒有所本。

不過,這日本古代美女要是張開嘴,露出黑牙,也着實令人恐怖。

日本女星剛力彩芽本來是這個模樣:

可是剛力彩芽在古裝《清須會議》裏的扮相,卻變成了這等模樣,難怪唐高宗看了日本公主嚇個半死:

下面的圖片,無論是日本古代美女妝還是現代藝伎的化妝術,中國人都是接受不了的。

《山海經》中曾提到過“黑齒國”,那裏的居民把牙齒塗黑,這黑齒國會不會就是古代的日本?

《山海經》被譽爲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內容包羅萬象,裏邊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現大多數學者認爲《山海經》並非神話荒誕之作,而是可以考證的一部關於遠古山川海陸和地理、人文、氏族、物產及旅行情況的有價值的著作。

《山海經》有“黑齒國”的記載:

有黑齒之國(郭璞 注:“黑齒,齒如漆也”)。帝俊生黑齒,姜姓,囗食,使四鳥。

黑齒國在其北,爲人黑齒,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那麼,古東方歷史地理中,是否的確有一個黑齒國?如果有,此國位置在哪裏?

關於“黑齒國”位置的考證與解讀,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爲在菲律賓羣島,有人認爲在沖繩羣島之中,還有人認爲黑齒國是今墨西哥。

學者何新在《扶桑神話與日本民族起源》一文中推斷所傳說之黑齒國地望,就在今日的日本列島上。“所謂黑齒國,位置應在日本本州島島的東南部。富土山則在其北側。”

何新經過對多種古籍的相互參證,他認爲古代傳說中東方神樹“扶桑”,實際上就是黑齒國北面富士山的火山噴發景象,《山海經》記載的渾身長毛的“毛民國”人就是日本的原住民土著阿伊努人,《大荒東經》中的“大壑”就是太平洋日本大海溝,總之,《山海經》中“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兩章,所記內容基本是遠古時代日本海和日本列島的地理與人文情況。令人驚異的是,其中多數記述,竟可以與漢、唐、明以下關於日本的信史相參證,還可以與日本海及日本列島周圍的地理情況相參證。

除了《山海經》,後來我國多部古代典籍都有黑齒國的記載,其方位描述都是“倭國”或“女王國”的東南。

有人可能會質疑:“倭國”不就是日本嗎?黑齒國既然在倭國東南,那不是說黑齒國不是日本嗎?請注意,在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前是多個國家並存,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後漢書》記載“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覲者。今使役所通三十國”,到了東漢,日本列島上就三十多個國家來朝貢,這也說明當時日本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在日本統一前,我國稱呼“倭國”只是指日本島上其中的一個國家即邪馬臺國,後來才泛指日本。

中日兩民族交往是比較早的,在史書中記載,周成王時,即有黑齒國人獻白鹿、白馬。而據考證日本古民俗確有崇奉白鹿、白馬的風俗。《漢書·地理志》則雲:“夫樂浪海中有委人,分爲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從這條材料可以推斷,到漢代時,中日兩國沿海居民的交往已有很久的歷史了。在這種交往中,先民們得知日本古俗之一二,這是很正常的。《山海經》中的“黑齒國”,正是先民對日本列島染齒古俗的記錄。

三國遊戲中常見的邪馬臺國,被認爲是日本出現的第一個國家,它統治着北九州的很多個小國(部落)。“邪馬臺國”被國際權威學術界一致認爲是日本國家的起源。而被明確記載下來並有事蹟的邪馬臺國國王是卑彌呼,此人是女子。《後漢書·東夷傳》“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乃立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共立爲王。”因此,邪馬臺國有一段歷史時期也被叫做“女王國”。

邪馬臺國究竟在哪?一直是歷史迷案。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九州說”,認爲邪馬臺國在九州;另一種是“畿內說(或叫大和說)”,認爲邪馬臺國在日本本州島中部的畿內(大和)地區。2009年日本奈良縣櫻井市宣佈,在對該市纏向遺蹟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公元3世紀前半期日本國內的最大建築遺蹟,疑是女王卑彌呼的宮殿。這似乎爲日本國家起源的“邪馬臺國”位於畿內地區提供了重要證據。

如果說,女王國位於本州島的奈良地區,那麼,會更加符合《山海經》和其他一些古籍相互佐證的關於黑齒國、扶桑的地理方位的定位。其一,《山海經》海外東經所記載的地方順序是從東南角到東北角,這樣對應的國名順序更加吻合;其二,奈良這裏離富士山(扶桑)更近,而且黑齒國位於本州島的南端的話,則方位恰好在女王國的南邊;其三,正由於黑齒國比鄰女王國,兩個地區更容易融合,所以黑齒風俗才能影響到女王國並隨着女王國的強盛而流行開來。

以上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僅供讀者參考。




參考資料:

範作申:《日本傳統文化》,三聯書店

何新著:《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

汪向榮:《日本考》,中華書局

汪向榮:《邪馬臺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山海經》,人民文學出版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