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相争的背后

两国相争,明面上比拼的是军事实力,但事实上,军事实力远远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如果把军事实力称之为“硬实力”,那么在它的背后,还有政治清明程度、资源整合能力、外交环境等种种因素的比拼——相对应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并不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概念,它虽然不会直接体现在战场上,但会通过战争体现出来。以“胡汉融合”为例,因为北周完成了这个过程,而北齐却一直行进在鲜卑化的路上,所以到后期,两国的军事动员能力体现出了极大差别:

在魏分东西时,东魏(北齐)占的是绝对优势;但到中期以后,西魏(北周)就已经略占优势了;而到北周灭齐之战时,整个灭国之战只持续了三年时间。

军事实力强弱的背后,是国力的此消彼长,一个是蒸蒸日上,一个则日薄西山。有很多人都羡慕传说中的军事强国,并认为只要军事强大,就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竞争指标,其他的都是次要。

但这种说法最大的错误,在于舍本逐末:军事强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输出,是充分依赖于国内的政治环境的,如果没有良好运行的政治制度,那么就不可能有军事方面的突出表现。

指望一个内部混乱的国家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缘木求鱼。北周和北齐相对峙的这几十年,恰好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北周最初实力孱弱,但在解决了内部的凝聚力问题后,飞快地就超越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对手。反倒是北齐,为了维持军力的输出,只能在内部用一种近乎于剥削的方式来进行统治。两相对比之下,制度优越所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

此外,北齐还有另一个衰弱的原因,政治腐败,国内民不聊生。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从微观而言,北齐境内的官员和百姓对这个朝廷没有什么归属感,随着北周军队的到来,他们会望风归降;从宏观而言,则是朝廷对民间的汲取能力不断变弱,而这又会直接体现在军队的战斗力上。

因此,在行文的最后,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国相争,不只体现在军事上,如果到了在军事上都有所体现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制度优劣充分表现的结果了。比如,美苏争霸的结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