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讀第79章-3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老子引用的一句古語。

古時候流傳下來的一些習語,我們現代人很容易望文生義,“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是一個例子。很多人認爲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爺保佑善良的人。

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問你一個問題:你相信老天爺保佑善良的人嗎?

司馬遷表示懷疑,他在《史記·伯夷列傳》裏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爲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知道歷史的人都理解,司馬遷是在訴說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司馬遷的一生真的很坎坷,仗義執言卻慘遭刑獄;本可以破財免災,卻因爲拿不出錢來而慘遭宮刑;本想一死了之卻因爲文章沒有寫完而忍辱偷生。所以他借這句話來發泄心中的鬱悶,很可以理解。

那麼這句話本來是什麼意思呢?

天道無親?如果把這句話看成一種感悟的話,說明覺悟之前原以爲天道是有親的,那麼老天爺到底跟誰親呢?

猶太教認爲他們的老天是跟自己親的,他們是上帝的選民,《聖經·舊約》就是這麼寫的。可是爲啥猶太人這麼遭罪呢?他們解釋說,打是疼罵是愛。因爲他們自己不聽話,所以老天懲罰他們。然而經受這麼多苦難,猶太民族沒有消失,這就是一個明證,說明老天還是愛他們的。

商民族認爲老天是跟他們親的。保佑他們山河永固,永遠做人間的統治者,所以他們一天到晚祭祀,宰殺別的民族的俘虜來獻祭他們的上帝和祖先。據《竹書紀年》記載,周文王就是被當作祭品用掉的。

周民族奪得天下的時候,他們的實力比商人還是差一截,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文化上。牧野之戰的時候,商紂王的主力正在征伐東夷呢,結果被周人鑽了一個空子。由此周人意識到,老天跟誰都不親,天道運行有另一套法則,那就是:老天支持有德行的人,只要你有德行,老天必然支持你。

這就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思想的萌芽。

不過還沒完,爲了透徹地理解這個思想,我們還得要回答幾個問題:什麼是善?什麼是善人?爲什麼老天常與善人?

《易傳·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善”就是“道”的展開。道的這種自我展開的力量,散在萬物的層面就是萬物之性。如果一個人能夠體察到內在的道的力量,並且自覺地讓這股力量引領自己來綻放生命,造福衆生,那麼這個人就叫做善人。

《易傳·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善人可以表達爲仁者,也可以表達爲智者,還可以表達爲勇者。只不過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明白了什麼是善?什麼是善人?那麼“常與善人”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爲天道就是在善人身上得到了最大的顯現,善人走的路就是天道。天道與人道這兩個世界通過“善”這個橋樑連接在了一起。

那麼善人有什麼特點呢?做人做到什麼樣才能稱得上善人呢?

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好生之德”,也就是說,善人總是做一些滋養生命的事情,從不做戕害生命的事情。

那麼老天保佑這樣的善人嗎?當然嘍。所以望文生義的結論是對的,只是其中的義理沒搞明白。

明朝有個學者馮從吾,他把“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道理解釋得特別通俗易懂,他說:

古往今來的大學問,千講萬講,不過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盡之矣。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他寫了一副對聯說: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這就是“保佑”二字的內涵,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老天對一個善人的最大的回報就是讓你成爲一個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