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键在问》有感

2020年,在互加计划N6的学习中,我与N6的诸多老师一起初步阅读了《关键在问》。也从那一刻开始,这本书中的“0- R- I- D"分为四个层面深深吸引了我。因此我决定假期中一定要再次走进文本,去深入学习,提高自我。奔着这个目标,这个假期我就做了这样一件事——阅读《关键在问》。

通过再次细读该书,我更进一步了解了焦点讨论法,"O- R- I- D”分为四个层面。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反应性层面:有关个人的反应和联想;诠释性层面: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决定性层面:关注解决方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这四个层面,设计出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客观性问题、反应性问题、诠释性问题和决定性问题。书中讲了很多案例,选取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供读者学习,对于如何应用焦点讨论法提供了帮助。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书中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们很多教师或培训师都在工作中形成了干预和打断的习惯。我们接受的培训是去更正、充实和修正发言者的观点。焦点讨论不是要教授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引导讨论时, 需要站在“无知”的立场上,保持自己的开放性。当教师用讨论的方式来"找出”自已知的答案时,学生就不会参与。他们只会-言不发,等着教师告诉他们答案,而不会冒犯错的风险。他们只能学会在考试中照搬教师的答案,很少能把所学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联想自己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却不知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力,甚至把学生套入了传统教育的牢笼。课改一直在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每位教师要做课堂的引领者,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虽然我们每位教师都明白课改的精神,也知道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但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真的应该改变-下自己的思路了,为什么不能尝试下做- -个“无知者”, 发挥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来教我呢。教学中,有时也会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学生讲的很好的,有时比教师预想的讲的内容还要丰富多彩,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喜欢“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冒险而已。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长远考虑,我们真得多尝试,为学生而改变。

书中还有一个地方触动了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我经常 会找其他学生继续回答,直至回答到正确的答案,这本书却给出了比较巧妙的方法。有时,讨论参与者的答案可能引用了错误的客观信息。教师不能轻描淡写地放过错误,但如何回应则取决于当时的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回应”可以告诉我们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这样讲吗?”这种温和的方式既可以更正信息,也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他有用的问题包括“为什么你这么说?”"是什么让你这么想 ?”"这跟我听到的理解并不一致,可以澄清一下吗?”, 引导者也可以问问其他参与者有没有不同答案。我觉得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想很重要,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路,又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对这名发言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一个提高。以后在课堂上,我要多追问,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讨论,从错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闲暇之余,我会认真学习后面的案例,希望能够在提问技巧上有所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