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的每一份简历,正在成为一颗颗炸向你的暗雷

1.

如果让你给自己在人才市场定个价,你会定多少?十万,二十万?

很遗憾,在一些人的眼中,你可能只值五毛。

今年的315晚会,央视曝光了一个令人汗颜的事情——我们的简历,正在被明码标价买卖。

据调查,智联招聘等平台只需付费不到100元,即可下载不同类型的简历。同时,如果你是企业版账号并开通会员,还可以不受限地批量下载个人简历。

更有甚者,还研发了“一键下载”的软件。1000余份简历,几秒钟能便能下完。

这其中的简历,也会因为圈层而被分为“三六九等”:校园简历售价40元/份,白领简历60元/份,金领简历100元/份......

并且,这还只是第一手的价格。“倒爷们”拿到简历之后,会根据情况进行多次倒卖。到最后,一份简历可能就值五毛钱。

多讽刺。一个人哪怕寒窗苦读十年功成名就,他的简历在某些人的眼里也只是废纸一张。

而我们作为求职者,并不能看到简历被下载的历史信息。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的简历被人打包卖走了几百次,也几乎难以察觉。

虽然西门君打心里知道,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谈保护隐私是痴人说梦,但看到这则简历泄露新闻,我还是感到后背一凉——

若不是央视此次曝光,我们究竟还要“赤身裸体”在黑市里被窥探多少次!?

2.

说一个前段时间我的真实经历。

我在Boss直聘上投简历,某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很契合”,随后给了我一个面试地点。等到我去往现场的时候,竟发现查无此地!

我立刻拨打了对方的号码,赫然听到一句“此号码是空号”。

那一刹那,我明白自己上当了。对方大概率是一家皮包公司。

问题来了,它一没骗到人,二没骗到钱,它究竟图个什么呢?

现在你应该猜到了——没错,它就是为了骗简历而注册的。

求职简历一旦被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工作履历、出生日期、居住地、手机号、学历信息、婚恋状况等等均会一览无余流到市场上。而这些资料一旦被不法分子拿到,信息诈骗几乎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想不到吧?你投的每一份简历,正在成为一颗颗炸向你的暗雷。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向某招聘平台投递简历之后。没几天就会收到陌生来电问你“找到工作了吗?”。如果你回答没有,对方就会发出微信好友申请,并拉你加入兼职群。

而这所谓的“兼职群”,不过就是一个电商刷单群而已。(科普一下,刷单是违法诈骗行为)

又或者,对方得知你目前手头不宽裕,急着找工作,便热情推荐了几款“理财产品”。如果你怀着试试看的态度信了,最后八成会被骗到连底裤都不剩。

也许这时有人会问,现在的求职者都是高知人群,怎么会被如此明显的骗术割了韭菜呢?

对此,我只能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话回应:“当你想批评人时,记住,并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拥有和你有一样的条件。”

我们不是骗子的目标人群,但上当受骗者大有人在。贪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无知。

然而我窃以为,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无知者无罪。我们应当谴责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些道德败坏的诈骗团伙们。

3.

被央视点名之后,猎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纷纷发表了致歉声明,表示一定会加强自省,严厉打击倒卖简历的行为,还使用者一个安全、健康的求职环境。

呵呵,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

当我梳理完这条灰色产业链,最让我气愤的并不是这些“倒爷”,而是上述这些招聘平台。

一来,因为他们在资质审核上存在纰漏,才会导致有不法分子进来钻了空子。

二来,很多简历其实就是招聘平台方内部兜售出去的。他们和“倒爷”们内外勾结,目的就是为了中饱私囊。

可最后,隐私泄露的代价,却由我们这些数以万计的求职者背了锅。

这么想来,还挺感慨的。

多少怀揣着梦想和热忱的打工人们奔赴社会。他们本以为迎接自己的是崭新生活的开始,却不曾料想,面前对自己敞开怀抱的,竟是一个无尽的深渊。

我们打工人,容易吗?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作者。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我,毒鸡汤管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