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们,麻烦把“无效化妆”的权利还给女性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国王般的骄傲。——凯鲁亚克《在路上》

1.

前两天,朋友小薰和我倾诉了一件事。

“我过年期间和家里介绍的男生见面了。吃饭的时候聊的还不错,但尴尬的是,回去之后他就对我爱答不理了。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我当时没怎么化妆,他觉得我不够尊重他。

我正想吐槽这个男生,却被她给打断了。

“我本来挺生气的,但问了身边一圈的小姐妹,好像大家去相亲的时候都有认真化妆......也许真的是我的问题吧。”

听到她把锅揽到自己身上,我一时无语凝噎。

我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化妆无效”梗:

“你辛辛苦苦化两小时的妆,不如别人化十五分钟的。”

“你无效化妆的样子,可真糟蹋化妆品。”

“有效化妆的女孩子,究竟有多迷人?”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本意是好的,她们希望通过“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鞭策那些不善于化妆的女性,早日抵达所谓“美”的彼岸。

然而,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如此这般的言论,给社会上本就愈演愈烈的“容貌焦虑”,添了一把柴火。

“我的山根很粗,我的脸颊很肉,我的眉毛很淡.......想不整容改变这一切,唯有靠化妆。”

于是乎,“化妆”成了女性生而在世的“必修课”。仿佛一个女生不会化妆,她就不配上街,不配恋爱,甚至不配和同性打成一片。

何其荒唐哉!

2.

韩剧《女神降临》,就是典型把“容貌焦虑”具象化的例子。

女主角林周京因为颜值一般,加上不会打扮,因此在高中时代频繁被校园霸凌。后来经过高人指点,她学会了如何粉饰自己。最终从丑小鸭摇身一变白天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类似的剧情我们似乎并不陌生。而编剧们想要传递的观点也很简单——

趁早学化妆。因为化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真的吗?请允许我泼个冷水。

别忘了,白天鹅之所以是白天鹅,那是刻在基因里就决定的。而化妆这件事于一个人的作用,恐怕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

用“会不会化妆”甚至“化得好不好”来judge一个人的魅力,简直就是对女性赤裸裸的绑架。

尽管很多女性深知这一道理,但由于社会规则的“内卷”,她们无法从容甩开手中的化妆笔。

仍以韩国为例。2018年,韩国化妆品行业创造了130亿美元的销售额,是世界最大的美容市场之一。

韩国的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了化妆的重要性。它甚至成了生活中人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礼仪。

他们的“化妆文化”究竟有多夸张呢?

就这么说吧,一位叫做林贤珠的女主持人,就因为播报新闻的时候没有戴隐形眼镜,竟被观众们举报“不尊重镜头”。电视台的领导甚至因此克扣了她的工资。

韩国人民当然因此也曾反思过,“我们的民族,是不是把外貌看得太重了?”

反思归反思,完了照样得爬起老老实实化妆。

当某种文化成为一股社会洪流的时候,深卷其中的人,根本无法独善其身。

3.

如今,韩国这种“歪风邪气”漂洋过海后,正在日益侵蚀我们天朝女孩的生活。

五年前,你还能在大街上看到许多素面朝天的姑娘。可现在,就连高中生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哪款遮瑕膏最值得入手。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说过一句话,“女人对自己的皮肤、身材和审美都没有自信......她们认为唯有靠消费才能带来改观。”

女性可以通过略施粉黛来提升自己的气质,这本是一种幸运。然而,当这种“化妆自由”被剥夺的时候,女性化妆的初衷反而南辕北辙了。

作为一名男性,我当然很乐意看到女同胞们化完妆的样子,既悦人又悦己。

但如果让我用“化不化妆”来判断女性的审美格调,西门君绝对无法苟同。

毕竟,美丽这种事本来就是千人千面,“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认为这款粉饼耐用,未必适合别人的肤质。你认为这只口号好看,未必适合别人的气质。

我很讨厌一些营销号的原因是,她们先鼓吹“女性不必用化妆取悦任何人”,转头却又苦口婆心的劝诫你,“会化妆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

双标的背后,本质上不过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认真你就输了。

因此,我的观点很简单——争论“有效”还是无效的“化妆”,很无聊,没必要,同时也缺乏对女性应有的尊重。

适合你自己的妆容,便是最好的“有效化妆”。

就算你不施粉黛也没有关系。对于内心强大的女生而言,“自信”是最具性价比的化妆品。

而这,才是真正的“化妆自由”。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作者。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我,毒鸡汤管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