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家不是枷锁,爱需要启航

刚在某平台听完近期共读的书《家》,是巴金先生27岁之作。

巴金先生1904年出生,2005年逝世,享年101岁,是比较长寿的作家之一。

巴金先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人生感悟全部融入小说中。

这一生里,他一共写了上百篇小说,大量的散文随笔,以及30多种外国文学译作,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家》,这是巴金的代表作。1931年,它作为连载小说,发表在上海的《时报》上,并且前后历时一年多,连载了两百多期。

1931年到1949年前,这本书先后被印刷过30多版,发行了数十万册,长居“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当时最畅销的新文学作品之一。

《家》讲述了封建家族高老太爷的专制下,觉新、觉民、觉慧的命运,与婢女鸣凤、梅、琴、瑞钰之间的爱情。不同的性格和选择,发生了不同的际遇。

一、爱不是服从,要主动争取

觉民是家族里的大哥,自幼聪慧,相貌堂堂,从小被赞美和掌声包围着长大。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梅,两人情投意合。

因高老太爷一句“四世同堂”的愿望,他被迫中断学业,娶了家人抓阄为自己选定的妻子瑞钰。

觉新没有一句反抗,只是顺从地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娶瑞钰为妻,并生下了两个孩子。

他活得像个傀儡,他的求学梦、与梅的爱情梦,全都被掩藏心中,从此打牌、看戏、喝酒,听从家长的话,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他的妻子瑞钰温柔贤淑、善良,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喜爱,也赢得了觉新的喜爱,却在生二胎时难产离去。

觉新听着妻子瑞钰在产房内呼叫他的名字,却因为家族的封建制度,不敢踏进产房一步,没能与他的妻子做最后的告别。

他的旧恋人梅出嫁不到一年就守寡,直至后来忧郁离世。

他面对梅守寡后,婆家待她不好回到娘家时,两人遥遥相望,时而想起过往的伤心往事,爱依然无疾而终。

他的顺从,让他失去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机会,选择了一个原先自己并没有爱上的人。

他的服从,让他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梅,娶了一个自己根本没有见过面的女人为妻。

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很好,给他生下了两个孩子,却没能陪伴他终生。

爱,要靠自己主动争取,在有生之年,别给人生留下遗憾。

二、爱无贵贱,没地位高低

相对觉新,觉慧是比较有自我的,不会完全服从家族的安排。

在家族里,有一个婢女鸣凤,让觉慧时而想逗逗她,却未能放下彼此地位的高低选择跟她在一起。

鸣凤在高家待了七年。七年前,她的母亲去世后,一个中年妇人从父亲那里将她领走,送到高家。那一年,她九岁。

从此,她听命于人,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成了家常便饭,她都默默忍受。

偶尔,她也会做一下美梦,幻想着觉慧能娶她为妻,带她脱离这种苦海似地生活,能像她所服侍的小姐们一样,能有精美的玩具、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温暖的被窝。

她幻想自己能享受父母的宠爱,受到少爷们的崇拜,可等待她的只有冷酷、无情的现实。

16岁时,太太给她选定了一户人家,要将她嫁给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去做他的小房。

鸣凤不甘,暗自垂泪。想到自己以后的命运,要给他生小孩,在那里贫苦的生活,可能还要回到原来的公馆里,继续伺候旧主人,甚至得不到一点工钱,就觉得可怕。

她想到了觉慧,盼望着能见他一面,将她从中解救出来。

她没有等到觉慧娶她,却跳河自杀了。

在她跳河之前,她见到了觉慧,只是觉慧在忙,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异样,等他知晓她即将被嫁给一个老头,已经太晚了。

他得到了鸣凤死去的消息。

他虽觉得悲戚,却没能把握他们之间产生的朦胧爱情,最终让它葬身河流。

鸣凤死后,高家又找了一个婢女婉儿代替鸣凤出嫁。让人不得不为鸣凤的死去感到惋惜。

鸣凤用她的死,捍卫了自己的清白。

若觉慧没有生在高家,鸣凤也没有在高家为婢,或许,他们本可以拥有美好的爱情。

爱情,没有高低地位之分,若相爱,请平等看待彼此。

三、真心相爱,要勇于突破

觉民在高家中,算比较有个性的。他有一个自己心爱的女子琴。

琴是姑母的女儿,她热情活泼、充满生气、富有学识。她剪短长发,渴望摆脱传统女性的命运。

她是孤单的,因为此举,承受着亲戚们背地里的指责,说她抛头露面、有伤风化,劝阻她的母亲,不如早日寻个有钱人家将她嫁出去。

琴与觉民、觉慧交往十分密切,他们时常待在一起,控诉旧家庭对青年们的专制压迫,渴求新生活的自由美好。

在觉民帮琴补学的过程中,两人滋生情愫,却没有得到父亲的许可。

父亲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得到了觉民的强烈拒绝。他不想走大哥的老路,藏在了觉慧同学家中,予以逃离。

父亲得知情形,怒不可遏,扬言要将觉民清出门户,直到他临终之际,他才原谅了觉民,为他取消了婚事。

相对于觉民的大哥觉新,及弟弟觉慧,觉民无疑是幸福的,他没有被迫进入婚姻,接受父亲的安排,与一个毫不相识的女子共度一生。

在当时父亲的专制下,他的逃离,最后为他赢得了选择爱情的自由。

爱,或许不是一纸婚约就此以身相许,而需要两颗心的彼此契合,才能产生灵魂的共鸣,走得更远。

写在最后:

听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无比触动的。没有想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会产生这样的故事。

《家》是巴金在人生前二十年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在那样的时代里,书中觉新有现实中他大哥的影子。

这本书,是巴金为他的大哥而写。只是,他没有得到大哥去读,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后的第二天,接到了大哥因为破产在成都自杀的电报。

虽然他的大哥没有读到一个字,却不可否认这部作品带来的时代意义。

愿每一颗被家套上枷锁的心能够得到释放,愿每一对真心相爱的情侣都能爱情圆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