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 | 那个被吓坏的孩子摆脱得了恐惧吗?

宁愿坐公交车也不想坐出租车,说出那两句“去哪里”和“多少钱”,简直穷尽了一天的勇气;如果司机是个话痨,简直是场灾难;

乘坐公交车也不见得“安全”,如果坐在旁边的人忽然换了个位置,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差错;有时候感觉旁边的人好像一直在盯着自己看,就会如坐针毡,恨不得立刻下车……

外出就餐时,能扫码点餐绝不叫服务员;如果服务员一直注意不到自己,就宁愿一直等到服务员发现自己,任何不断说服、挑战自己,努力和她说话……

喜欢夜晚,因为别人不会看到自己的脸;喜欢宅喜欢网上冲浪,不喜欢出门不喜欢与人线下沟通……以上种种琐碎小事,都是患有不同程度社交恐惧症人群的真实写照。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名列第三,我国社交恐惧症患病人数也在激增。

简单来讲,患者对各种社交或公开场合都感到强烈的恐惧或忧虑,因此极力回避;当事人也清楚这样的情绪是不应该、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惧症发作。

社交恐惧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如:出汗、心跳剧烈、口吃结巴、甚至呼吸急促、手脚冰凉等甚至进入惊恐状态,更有严重者甚至产生网瘾、酒瘾甚至毒瘾,它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痛苦的,但更可怕的是:目前有80%的相关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对疾病的轻视和不了解,使得这类病症长时间以来,不断影响无数人的生活。基于这种情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宇老师撰写了《社交恐惧症》一书,旨在帮助更多人了解社交恐惧症,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摆脱痛苦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王宇老师从对社交恐惧的初步治疗,深入分析,真正的治疗:找回自我三个方面展开,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切入点,结合作者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由浅入深地揭示了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自测判断标准、认知障碍、深层心理问题以及改变的方法。

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很普遍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你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在公开场合感到紧张”就表示你患有社交恐惧症。

大多数情况下,紧张是很正常的;中轻度的紧张一定程度上也对我们是有益的。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都会有以下负面思维认知:

“不善言辞”就不会被人接纳

我是一个失败者

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

我的价值来自他人的肯定

余光与对视,不可承受之重

我是一个异类、一个不正常的人

我的“症状”会影响别人

别人都在针对和伤害我

别人都在看着我

别人都讨厌我,憎恨我,鄙视我

以上的认知其实都有着共同的指向:患者希望建立一个完美的自我——获得他人的好评、拥有完美的形象,因此不断放大自己的不足,不敢与人相处——因为人们会看破自己完美的伪装,会识破自己的假象,不完美的自己不会受欢迎,所以大家都厌恶自己,因此更不敢与人相处。

大多数社恐人士,其实内心都藏着一个完美自我

什么是真正的治疗?

症状只是表象,自我救赎才是根本。

任何心理问题的治疗都不简单,它并不是一剂药下去能够直接减少多少痛苦。它需要患者领悟到自己对去除症状的执着,并且反思自己对自己希望治好的压迫、和想要做好所有事情的幻想。当患者停止了对自我的逼迫和幻想,才能与症状和解、与自己和解、与现实和解。

作者在书中将自我救赎的过程分为三步:认识你自己、找回自己、成为你自己。

社交恐惧症多发于17-30岁人群,这部分人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畅想;他们对自己的“完美自我”要求更高,因此更易产生相关症状。

因此,自我救赎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放弃对完美自我的依赖,真正认识自己,这样就可以减少幻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的差距,减轻紧张感。

此外,一味沉迷于获得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喜爱,也会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

当我们认识了自己,找回了自己,也要有勇气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接纳:接纳自己的优秀和不完美,接纳自己的好和不好,也接纳周边环境和人的好和不好;接纳了整个环境的不完美后,也就不会勉强自己一定要成为完美的人。

心灵的解放是一场残酷且漫长的战争,是与内心恐惧和伤痕的战争,也是与内心各种阻碍力量的战争。

尽管道阻且长,但多去阅读相关书籍,尝试着交往一二好友,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