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千年前,鮮衣怒馬,你的生活是怎樣的? 宋人以“鹽”聘貓 投壺邀請不可拒 七夕節,與愛情無關

還記得幼時極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將被罩披在身上,拖着長長的後襬,揮着“寬大的衣袖“,從牀這邊走向另一邊;或是將牀單在頸間打個結,揮手向後一揚,神氣得像個小將。

待到再長大一些,就開始問大人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以前沒有電,那古代那些人怎麼照明呢?

沒有電視電腦,那古人平時玩什麼?

古代的人爲什麼要穿那麼多層衣服,她們都會給自己梳那麼複雜的頭髮嗎?

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在我腦海裏不斷浮現,佔據着我的小腦瓜一角。

但,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最近看到了這本《挑戰古人100天》,以沉浸式體驗古代閨秀日常生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如果回到古代,古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尤其是他們豐富多彩的閒暇時光:美食佳節、詩詞歌賦、娛樂休閒、三餐四季。

這本書的作者是雲葭,她還是一位編劇,已經出版了20部文學作品,代表作有《醉流年》《致親愛的你》《碾玉》《十二月風雪客》《最美古詩詞》等。

神奇的是,這本書是作者和編輯在閒聊過程中產生的。書中以李小娘子作爲主角,圍繞她的閒暇生活和娛樂,向我們介紹了宋朝時期人們喝茶、踏春、插花、焚香、打馬球、養貓、泛舟飲酒、習字、打雙陸、弈棋等活動。

背景選擇宋朝,則是因爲作者對漢唐時期的歷史頗有興趣,深感宋朝是個可愛的朝代:沒有宵禁,夜市滋生了夜宵,人們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宋朝的女子可以學習馬球、投壺、捶丸等娛樂活動,甚至可以從事演藝、相撲等工作。

下面我們就跟着作者的筆觸,一起來看看古人的閒暇時光。

宋人以“鹽”聘貓

宋人把貓帶回家養不叫養貓,而叫聘貓,是需要給貓的原主人“聘禮”的,最常見的聘禮是“鹽”,因爲“鹽”同“緣”。

宋人養貓成風,北宋時都城汴京的集市上有專賣貓糧的店鋪;南宋時,杭州城甚至有專門賣貓窩和給貓做美容護理的店鋪,可見時人愛貓之心。

投壺邀請不可拒

不擅投壺的李小娘子被邀請一起進行投壺遊戲,明知自己技窮,但她還是參加了,這是爲什麼?

其實投壺來源於古人六技中的“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會在宴席上邀請客人射箭,此爲禮儀,不可拒絕。因此,一些不會射箭的客人就會選擇把箭投入壺中代替,投壺由此而來。

在古代,投壺自春秋戰國時期興起,一直流行到明清時期,是一項倍受歡迎的娛樂項目。

七夕節,與愛情無關

宋朝的娛樂各式各樣,節日裏的活動當然也不能少。

乞巧節作爲大日子,備受古代婦女的看重。

當然了,古代的乞巧節也就是七夕,但卻與現在的情人節沒什麼關係,更準確地講應該是“女兒節”。

這一天是一個大型的購物節日,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出門採辦。汴京城裏的集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到天黑纔會散去。

如《醉翁談錄》中提到:“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遇,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尋常百姓,都會在七夕當天購買磨喝樂,供奉牛郎織女。

磨喝樂是宋朝最流行的泥娃娃,是一種用土製的人偶,造型多種多樣,栩栩如生。因這種玩偶風靡一時,名家制作的甚至能賣出數千文錢。

《東京夢華錄》記載:“七月七夕,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宋代女子會在七夕這一天互相贈送紅雞、果食、時新果品等。此外,當時還流行用搗碎的鳳仙花汁塗指甲,有詩云:“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斜簪茉莉作幡勝,鬢影過處繞香風。

七夕這天晚上,婦女們會在月下穿針引線。她們還會捉來活的蜘蛛,放在精緻的小盒子裏,第二天早上再打開。誰的蜘蛛若是結成了密密的圓形蛛網或者非常端正的網,就意味着“得巧”了。

愛玩愛熱鬧,果然是人的天性,哪怕沒有手機電腦沒有發達的網絡,古人也會把自己的閒暇生活進行得豐富多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