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你,對自己還滿意嗎?

站在23歲的路口,眺望我的36歲,一時竟有些無言。

於是我去看了別人的20+歲和30+歲:

26歲的姐姐今年新婚,工作未定,去了姐夫所在的小城市,開始新的小家生活,她說:“女孩子最重要的,還是結婚生子。”

30歲的嫂子今年生了寶寶,在一線城市盡力打拼過,兩個人在30歲的當口回到這座小城,開了一家小店,有了生命的延續,小日子紅紅火火,但嫂子偶爾還是會說:“自從生了孩子以後,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以前三天兩頭化妝,現在半年不見得有一次。”

35歲的姐姐去年辭去了工作,開始在家全職寫作。北漂的她,住過10平米的地下室,苦活累活都幹過,有兩位懂事的孩子,去年她和老公終於在北京買了房,有了自己的家;寫稿收入已經翻倍超過本職工作,於是她開始全職寫作,並創建自己的寫作課程。對她來說,生活的壓力還是有的,不時也會焦慮,但生活是在越來越好的。

38歲的一位姐姐,一直堅定地獨身,她說:我有喜歡的人,但讓我就這樣步入婚姻太難了。出書、創作、喝酒……她把一個人,活成一座繁花錦簇的城。

……

回顧了大家的生活,其實我還是不知道我的36歲會怎樣,甚至不知道我的26歲是什麼樣的。但,也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當下,不是嗎?

寬寬在《36歲,人生半熟》中寫道: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別無他路。

寬寬是一位寫作者。這是她對自己的“定義”,拋卻中央財大學士、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自媒體人等等頭銜後,她說:我是一位寫作者。

從北京離開去往大理定居,她選擇了一條人少的路,在這裏開始東方美學領域的研究、撰述和傳播,以及對女兒由由的教育。

《36歲,人生半熟》這本書是她2016-2018年三年間陸陸續續撰寫的,是她三字頭人生(30+歲)之慨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故事,故事中起承轉合不斷,各有各的歡喜與憂愁。

馮友蘭先生有一句話: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意指一個人在達到哲學的單純性之前,他必須先通過哲學的複雜性。

在我們走向人生的成熟之前,也一定會經歷單純天真的時光;珍惜當下所有狀態,不必着急,就是最好的此刻。

當下所有,真的壞嗎?

從北京去往大理,賣掉了北京的房子,辭掉了工作,選擇了不可知不可預估的新生活。寬寬以爲:等房子交易好了就好了,等新房子裝修好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好了……

後來她坐在空蕩蕩的家裏,很快開始忙忙碌碌地思考家裏應該添置什麼新傢俱。

看呀,當下的障礙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置的。而所有的障礙,其實正是我們當下的生活。

有人說:所有的時代,一旦過去了,就變得美好起來。但其實,每個當下都是我們的黃金時代,包括那些此刻最不想面對的障礙。

這個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當下的這一切真的壞嗎?是不是沒有半點好?

時常覺察,時常反問,便不那麼難熬。

關於教育,關於母親

《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母親對兒子說:

我們想你,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

你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對待孩子,沉心靜氣,是這個時代最缺的氣質。

我們爲自己焦慮,也替孩子擔憂。

當了媽媽以後,人生的選擇像一堵矮牆,矮牆兩邊的人相互張望,不時互相羨慕。但若要她跨去另一邊,她一定舍不下這一邊。

這兩邊,一邊是孩子,一邊是職場。無論哪一種,我想都在夜深人靜時,懷疑並焦慮着自己的選擇。

但,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也並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選擇的初衷。

如果我們沉浸在教育子女這項自己選擇的“任務“上,竭盡全力且心滿意足時,何嘗不是自我的全面升級呢?

沒有什麼選擇會讓一個人憑空完整,或憑空失去自我。婚姻、家庭、自我、孩子,其實都是人生道路上摸到的一張張牌。它們是生命的讚賞,也是我們未完成的功課。

但要記得:最重要的,是打牌的人。

36歲,人生半熟,是當時最好的狀態。

23歲,人生初啓,是我此時最好的狀態。

你現在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