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認知破局:優化努力的34條思維原則》讀書筆記及感悟

關於本書

關於作者

王達,知乎知名答主,美國普渡大學工程碩士,國家英語口譯資質持有者,資深國際貿易從業者。

2015年伊始在知乎等互聯網平臺上,他用清晰嚴謹的邏輯、幽默詼諧的風格,向讀者分享關於談判策略、英語學習方法、演講技巧等相關知識內容。憑藉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以及對自我過往經歷的生動講述,其所創作的文章、回答已累計獲得近1000萬次閱讀。同時,他在知乎開設的商務談判和英語學習相關係列課程,已收穫近 5萬名聽衆,成爲知乎知名答主和live課程優秀主講人。

若秋《認知破局》

原則1:“標籤”往往源自第一印象

人設

原則2:“標籤”一旦被貼上,很難被修改

沉錨效應

框架效應

原則3:“標籤”既主觀又效率

圖式

認知極化

原則4:爲自己儘早爭取正面“標籤”

好印象=好的第一印象+持續增加曝光

找亮點並經常強調

原則5:別人對你的評價=事實-人們對你的期望

原則6:謹慎控制和管理人們的預期

少說多做

謙虛做事、低調做人

稍低預期+出彩結果

原則7:學會承認別人的人設和價值

成爲別人認可、信任並喜歡的人

承認別人的人設和價值

原則1:努力卻收效甚微的原因是缺乏系統性“認知收納”

舉個談判的例子,談判三部曲

制定談判策略

收集關鍵信息

要有問題解決者的思維模式

學習與認知的本質

記憶邏輯

觸類旁通

我們要善於用自我提問的方式逼迫自己對學習知識的能力進行系統化收納

舉一反三

每當我們習得一個全新技能和知識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技能和知識點與我現有的所知所學有何關聯;

其次是這個技巧和原則將在哪些方面得以應用

關聯性

以熟記新

將未知信息與大腦內已知事物進行連接

能力鴻溝的產生

積累

厚積薄發

知識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帶來的自身增值速度

原則2:你的工作能力將直接決定你的職場價值

原則3:職場生存發展的底層邏輯是價值創造

職場價值是工作能力體現的方式,你能創造多大的價值,有多大的成就都取決你的能力

原則4:能力的“有效遷移”也是一種能力

大家在工作中接受的很多任務自己也沒學過,但你們都可以乾得很好,這就是因爲能力的遷移。

發現一個現象,揭示背後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這纔是一個閉環。

能力就是自己根據工作需求,以結果爲導向設計一個問題,然後解決這個問題

原則5:適時將你的思維逃出“既定軌道”

經驗有時會成爲你的負資產,很多時候它反而會束縛你的思路,限制你學習新東西的慾望。

原則6:以“結果導向”思維倒推問題解決路徑

1.如何達到這一目的?

2.達到目的需要做哪些工作?

3.每項工作需要哪些資源?哪些資源需要藉助外力獲得?

原則7:格局的大小決定了我們對事物認知的邊界和維度

什麼是格局

格局是對事物認知的想象力。

格局的大小決定了我們對事物認知的邊界和維度。

哪些東西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格局

時間維度

1.對於時間的珍惜

2.懂得在更長的時間週期下衡量得與失

空間維度

落地決勝細節才能體現格局

必要非充分細節

不做它你一定贏不了,但如果只做好它你也很難能贏

決勝細節

那些很重要且尚未被大多數人察覺的因素

面對細節的處理

果斷忽略無效細節,低成本保證必要非充分細節,我們的核心資源應全部投入決勝細節中去。

自我認知的困境與破局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認識自己。

學歷和工作經驗是你價值的基本面

能力診斷表

原則8:真正的談判高手都懂得讓對手“贏”

原因很簡單,如果明知道和你合作一定佔不了任何便宜,那下次誰還願意選擇和你合作呢?

原則1:“學會聆聽”是完美溝通的開始

因爲學會聆聽首先意味着對溝通對象的一種尊重,它會傳遞一個無聲的信號,代表你真的關心他的想法和訴求。

互惠原則是人類心理活動模式的基本準則,你的這個友好信號會讓對方更願意考慮你的觀點和訴求,而這就是雙方達成共識的良好開始。

聆聽是我們收集有效信息、理解溝通對象訴求的最基本方式。

原則2:高效說服永遠要基於“有效信息”

收集信息不僅是能夠幫助我們發現細枝末節的變化,它的作用更在於能讓我們透過紛亂的表象看透問題背後的本質

原則3:以“3V”原則展開話題

3V

Vision(願景)

Value(價值觀)

Vocabulary(常用語)

原則4:用故事重塑對方的認知

要學會將你的願景描繪成一幅生動的畫

要講的故事一定要與我們溝通對象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有較強的關聯度,只有這樣的故事才能激活共情心理效應

講故事的更高境界,是重塑聽衆對一個事物的認知。它是什麼不重要,人們認爲它是什麼才重要。

原則5:不懂反饋,一切白費

原則6:在做決定前先徵求相關方意見

在做決定、開展工作之前不妨和相關人士進行一下溝通,

一是你不會錯過一些極具建設性的奇思妙想,

二是你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尊重。

原則7:瞭解對方底層訴求

具備卓越溝通能力的人從來都是富有創造力的問題解決者,溝通時應始終考慮如何創造價值。尤其重要的是,你將如何爲對方創造價值。

溝通的最高境界是通過交流釐清對方真正的底層需求,最後用自己開放性的思維提出共贏的解決方案並與對方達成共識

原則8:維持聽衆耐心最好的工具就是邏輯性

我們列出一個數據,必然要跟隨一個對它的解讀。一個具有邏輯的彙報纔是具有可聽性的彙報。

原則9:比起過程,多數聽衆更在意結果

沒有結果的過程都是徒勞的,是沒有價值的,甚至還往往會被高層視之爲沉沒運營成本

原則10:用你解決問題的方案去“中和”壞結果

峯終定律

我們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

高峯(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的感覺

結束時的感覺

高峯之後,終點出現得越迅速,這件事留給我們的印象越深刻。這就是著名的峯終定律(Peak- End Rule)。

當跟領導溝通工作時,我們應該帶着解決方案去

可以大概率減少領導對你產生負面評價的可能性。

真正切入能力成長的正循環,所謂職場能力,不外乎獨立擔當,搞定問題和麻煩。

原則1:從事自己擅長且喜歡的崗位是小概率事件

原則2:選擇用堅守和行動來走出這段命運的陰霾

原則3:轉機不是靠撐來的,合理的選擇才值得堅持

選擇損益評估表

原則4:遠離那些無法使你增值的高壓工作

如果一個高壓工作既讓你無法增值,又阻斷了你增值的道路,忙卻空無所得,那麼在這個局面下我們才應該選擇改變而不是堅持。

原則5:努力就有回報是線性思維模式人腦中的謊言

原則6:改變意味着機會,也意味着風險

明確你想要什麼很重要

把一件事做到八分好也許是因爲錢,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一定和錢沒關係,我們需要做出讓你想把事情做到極致的那種選擇。

選擇與努力哪個重要

努力是基礎,選擇是乘數,一個好的選擇會讓你的努力變得意義非凡,而不去努力則會讓好的選擇失去意義

原則7:明確你想要什麼很重要

原則8: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目的管理

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利用時間,最先要做的是找到最值得我們花費時間的事情

與時間同行的訣竅

1.Daily quick check(每日快速檢查),化繁爲簡

優先級矩陣圖(時間管理四象限)

2. 碎片化時間的妙用

完成周期短且相對獨立的事項

保持嚴謹,不失靈活

原則9:用對過程的享受爲自己賦能

學會用種種心理暗示逗自己玩,這是一種學會享受過程的智慧,也是一種爲自己賦能的思維。

我們總要給自己一個努力的理由

經營過程是自己的事,結果請交給上天

後記總結與感悟

正確的自我認知、找到對標並努力迎頭追上,這種追上並不是形式上的學習,而是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找到自己的長板並努力夯實完善,不斷精益求精做出差異化。永遠要記住: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差異化思路。

同樣,全局觀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也是我在閱讀完整本書之後從書中獲得的感悟。做事情之前,多問問自己爲什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改良?不斷逼自己多想、多悟、多總結。

書中還有個我印象很深刻的知識點那就是關於溝通的:溝通的前提是聆聽、抓準有效信息的聆聽是進行有效交流的捷徑、通過交流理清對方真正的底層需求並提出共贏方案與對方達成共識才是溝通的最高境界,當然,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故事化思維,人人都喜歡聽故事,這會給溝通增添很多色彩。

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朝着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事情。這個核心觀點穿插在整本書中,但說起容易做起難,所有人的困境都是知易行難。

但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並適合自己的路,這需要我們不斷拷問自己內心、不斷結合現實的反饋去調整,直至真正找到的那一刻,共勉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