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系列」《論語》(爲政篇)(2)

文(2.5)~文(2.8)

中心詞:問孝。

文(2.5):孝,是爲按照古禮侍奉父母,包括存世與去世。

文(2.6):孝,是爲讓父母只須擔憂子女的疾病。

提: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作爲父母也有責任管理好子女的身體健康。

升:在儒家思想當中,也一定不會僅僅侷限於對人類以是否患有疾病而作爲審視標準。換句話說,若子女的品德、三觀、人性等要被父母擔憂的話,也是一種不孝的表現。

現:如今,已無所謂的父母擔憂與子女貫徹了,父母的擔憂變成了子女是否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水平,是否有充足的資金供養活自己,殊不知物質生活水平的優渥以及對生活態度的把控,早已讓子女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更不用說所謂的擔憂子女的疾病。另言之,大人所做的,包括擔憂的,其實是促成子女患上疾病(包括身體、精神)的原因之一。而,作爲子女來說,已然無法走上真正的人類道路,更無需說父母到底擔憂着什麼實際的問題——今之衆人所追求的與古之賢者所追求的東西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也更不用說孔子口中的言下之意——大人無需擔憂子女除身體健康外的事情。

文(2.7)聯文(2.8)

點:“不敬”聯“色難”。孝敬之心聯和顏悅色,也即真正的侍奉父母不是僅僅用經濟與物質奉養父母就可以了的(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真正的侍奉食在於當侍奉父母之時能夠和顏悅色。

提:“弟子服其勞”與“先生饌”都是作爲年輕人遵守道德底線的標準,並不真正存在於侍奉父母的類目當中,若一直以道德底線的標準來侍奉父母,那麼和侍奉犬馬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升:道德底線是用來恪守而不是用來彰顯人性與品格的,更不是用來貫徹仁義禮智信的。換言之,道德底線是一條人世與深淵的分割線,若一直走在這條分割線上,保不齊哪一天腳上抹油一滑而跌落深淵。所以,人要在世間立足的話,還得往上修德,對底線敬而遠之纔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