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论语》(为政篇)(2)

文(2.5)~文(2.8)

中心词:问孝。

文(2.5):孝,是为按照古礼侍奉父母,包括存世与去世。

文(2.6):孝,是为让父母只须担忧子女的疾病。

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作为父母也有责任管理好子女的身体健康。

升:在儒家思想当中,也一定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人类以是否患有疾病而作为审视标准。换句话说,若子女的品德、三观、人性等要被父母担忧的话,也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现:如今,已无所谓的父母担忧与子女贯彻了,父母的担忧变成了子女是否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供养活自己,殊不知物质生活水平的优渥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把控,早已让子女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更不用说所谓的担忧子女的疾病。另言之,大人所做的,包括担忧的,其实是促成子女患上疾病(包括身体、精神)的原因之一。而,作为子女来说,已然无法走上真正的人类道路,更无需说父母到底担忧着什么实际的问题——今之众人所追求的与古之贤者所追求的东西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也更不用说孔子口中的言下之意——大人无需担忧子女除身体健康外的事情。

文(2.7)联文(2.8)

点:“不敬”联“色难”。孝敬之心联和颜悦色,也即真正的侍奉父母不是仅仅用经济与物质奉养父母就可以了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真正的侍奉食在于当侍奉父母之时能够和颜悦色。

提:“弟子服其劳”与“先生馔”都是作为年轻人遵守道德底线的标准,并不真正存在于侍奉父母的类目当中,若一直以道德底线的标准来侍奉父母,那么和侍奉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升:道德底线是用来恪守而不是用来彰显人性与品格的,更不是用来贯彻仁义礼智信的。换言之,道德底线是一条人世与深渊的分割线,若一直走在这条分割线上,保不齐哪一天脚上抹油一滑而跌落深渊。所以,人要在世间立足的话,还得往上修德,对底线敬而远之才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