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臧否人物+《論語》11 - 草稿

3.1 孔子謂季氏①,“八佾舞於庭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對魯國大夫季平子很不滿,八佾(佾,古代樂舞的行列)規格的舞隊是天子的規格,諸侯用六佾,像季氏這樣的大夫按規矩只能用四佾。但是季氏卻用了天子規格,明顯僭越,孔子對於這樣的行爲很生氣。

此時爲東漢末年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天子權力式微,等級次序被破壞,所以孔子說“禮崩樂壞”。

每個時代的過渡時,總有個混亂時期,這正如我們當今從一個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老的被破壞,新的未建立,整個社會的秩序和價值觀還處混亂中,所以我們也發出“道德敗壞”“人心淪喪”的感慨。

”告諸往而知來者”,我們看到孔子曾經也發出“禮樂崩壞”的感慨,但是歷史還是一直向前發展的,孔子所言的“禮崩樂壞”,也只是歷史一個階段,歷史的大鐸總在“崩壞—修復—再崩壞—再修復”的規律下烈烈招展。

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也是需要時間慢慢建立,會達到一個高點。我們很幸運沒有生在亂世,享受一個時代不斷擡升的歷程,所以我們必須有信心。這種信心是從鑑古知今而得來的。

3.2 三家者以《雍》撤①,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②,奚取於三家之堂?”

和3.1一節意思一樣,孔子批評僭越行爲,三家:當時掌握魯國大權的叔孫、孟孫、季孫三家貴族。

天子之儀的“雍”怎麼能在大夫祭祭祀時用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①?人而不仁,如樂何?”

沒有”仁”德,就無所謂“禮”和“樂”

”仁”纔是禮樂的根本。

就說那雲南孫小果案孫小果,他能當街凌辱暴打女人,能殺人強姦,就是根本沒有一點“仁心。所以他也根本沒有”禮”的概念。但凡他是一個有點仁心的人,也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

所以一個有愛心有慈悲心的人,犯罪的機率就很小,也容易接受“禮”的要求。

3.4 林放問禮之本①,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②,甯戚③。”

魯國有個叫林放的人(也許是他的弟子,也許就是一個路人甲。沒記載,所以不知道,不過這沒關係,主體是孔子的回答)向孔子問“禮”,他非常高興,因爲當時魯國禮崩樂壞,估計好久沒人主動來找孔老師請教了,所以突然有個人來問禮,可把老爺子高興壞了,於是比較誇張地表揚一個林放: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在點上了!就差點說這是個偉大的問題了。

於是他耐心地解釋到:禮,如果大操大辦這種形式,不如用心去做而形式簡單。葬禮搞得再熱鬧周全,不如在內心真正的哀傷。所以說禮的根本就是一種內在的,而不是形式上的。

這幾節都是孔子在臧否人物,孔子是魯國人,他也在魯國做點小官,但是他官場很失意,大家都想着爭王爭霸,他的仁道不太合當時的時宜,沒有得到賞識和使用。

作爲書生,孔子也只能批評批評罵罵這種”禮崩樂壞”的人和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