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長——滿足貪嗔癡 ,修行戒定慧

我們在座的各位大都是七零後和八零後,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騰飛,親自經歷了物質生活逐步滿足和豐富的過程,也同樣經歷了日子越過越好,心理卻越來越空虛,內心感受不到幸福和快樂的心路歷程。現在我們覺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不安,失眠煩躁,身體總是不舒服等亞健康狀況也成爲常態。所以我們花時間和金錢在健身、美容、養生等方面,其實針對亞健康狀態,我們也應該養心纔對。因爲身心合一嘛。而且健康的定義就是身體健康加心理健康。重視養心,本身就是我們生活水平更高層次的一個表現。我相信人們今後一定會越來越重視養心。

本次心理成長工作坊就是一個養心過程。韋老師從《西遊記》故事入手,闡述了心理成長的四個方向。那就是第一章善待現在的自己,第二章安定我們的心,第三章發展我們的情,第四章堅定我們的行。一到四章通過29個心理成長主題結合《西遊記》中師徒幾人爲讀者一一剖析人心與人情。對於每一個主題都是先講述《西遊記》故事中的一些相關情節,再明確其中的心理學知識與原理,然後結合現實談談人們在這一成長主題上的看法或者行爲,最後指出人們常常存在的問題,給出個人成長的建議。以上就是我們封面上看到的四大方向,29個主題和四步解讀所指的含義。僅僅看目錄,我們就可以看清楚這個框架結構。

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徵。

韋老師在像《西遊記》取心靈成長經這本書中提到了子人格這個詞兒。接下來我就從意象對話這個角度來說說唐僧的三個子人格。意象對話是由中國北京林業大學的朱建軍教授結合榮格分析心理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而創立的一種本土化的比較適合中國人自己的心理諮詢方法。子人格技術是意象對話中很重要的一個技術。這個技術認爲每個人都有他的多面性。他在不同的場合 會有也許是截然不同的表現。這就像每個人內心都住着許多許多的小人。每個小人都被稱作他的一個子人格。而《西遊記》中的唐僧的四個徒弟都可以看做他的四個截然不同的子人格。

孫悟空是唐僧的情緒自我,代表的唐僧的嗔心,即仇視怨恨和對於討厭的偏執。他雖然聰明能幹,機智勇敢,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非常有本事,是一個力量型的人物。但是又性格急躁,脾氣大,驕傲自負,自以爲是,控制慾強。

豬八戒是唐僧的本能自我。代表唐僧的貪心。他是取經隊伍中的活潑型的開心果。熱情奔放,幽默,能言善辯,善於與人交往。他又總是情緒化,丟三落四,變化無常。總嚷嚷着要散夥。

沙和尚代表唐僧的癡心。也即不明事理,愚昧無知。但他又是和平型性格的一個代表,他爲人善良,忠厚,隨和,鎮靜、細心。他做事不喜歡張揚,不愛嘮叨。任何性格的人都願意和他做朋友。

白龍馬代表唐僧的意念,也就是他的定力和意志力。我們說所說的心猿意馬,指的就是孫悟空和白龍馬。

每一個子人格有它的優點,同時也有它的缺點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人格的和諧發展,或者說我們心裏的成長,就是要讓我們的各個子人格相互接納,協調發展。唐僧和四個徒弟的相處也是這樣。剛開始他和悟空的矛盾總是很多。不是師傅大念緊箍咒就是悟空負氣走了。但是在一次次的矛盾衝突中都相互總結了經驗教訓,能夠和諧相處。唐僧對自己本能自我和愚昧自我更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好多好多的優點,也有好多好多的缺點。面對缺點,我們不是去消滅它,而是首先去充分的接納。在接納的基礎上慢慢的改進慧。

同樣的道理,我們跟別人相處也是這樣。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讓我們很不舒服、讓我們看不慣的人。面對這些人怎麼辦呢?依然首先是接納。因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切讓我們看着很不舒服的人看不慣的人,我們看到的他們身上的那些令人討厭的缺點和毛病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是我們從鏡子中照到了我們自己的東西。因爲我們不能接納自己的身上的這些東西,所以也不能接納別人身上的同樣的東西。

所以我的意象對話老師說,首先滿足貪嗔癡,再來修行戒定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