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圓通章(第七講6——淨空法師)

      我們拿《壇經》做例子,惠能大師離開黃梅後,有很多人去追他,想把衣鉢奪回。其中有個慧明,這個人很粗魯,在五祖會下多年,他見六祖得了衣鉢不服氣,想把它奪回來,真的給他追到了。追到之後,惠能也曉得這個人不好惹,他是有力氣,孔武有力,不是一個平常人,怎麼辦?把衣鉢擺在石頭上,自己躲起來。慧明一看,衣鉢擺在這裏,也知道,算了,你躲起來就躲起來,我衣缽拿到手就行了,誰知道衣鉢拿不動。他是四品將軍,衣缽纔有多重,決定不超過一公斤,小孩子都拿的動,一個將軍爲什麼拿不動?他就曉得了,護髮神守在這裏,不該是你的,你拿不去。於是乎,真正發心懺悔,說就是來求法,能大師一說法,他就開悟了。

        你們想想,五祖比六祖差嗎?爲什麼他在五祖會下那麼多年,他不開悟,惠能大師幾句話就點醒他了。六祖會下,明心見性的四十三人,他是第一個,什麼原因?他聽話,這個時候,他真聽了,可見得,他在五祖會下那麼多年,雖然天天聽法,耳邊風,沒在意,所以他不開悟。到這個時候,看缽拿不動了,真正發了虔誠心,所以這個悟不悟,就是對於老師相不相信,是不是百分之百的順從。惠明在當時那是沒話說了,百分之百的依從他,所以一點就破了。

      由此可知,那些沒有開悟的人,都是不聽話的學生,不是老師沒有善巧方便,不是老師不熱心教導,他不聽,那有什麼辦法,這是無可奈何的。老師有再妙的方法,你不接受,那也無可奈何。

      所以諸位要明瞭這一點,這個地方講的三十二應身,爲什麼觀世音菩薩一定都是到他快要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完全會接受,他不接受的時候來了,沒有用,完全能夠接受的時候,這時一點,就破了,就這麼簡單的道理。由此可見,所謂是師承裏面特別着重的,叫師資道合,這個時候,老師跟學生真是一個心,一心無二心,心心相印,所以是一點就通了。

      我們沒有見道,就要依靠老師,要真正發心依靠老師,像古人,不開悟,絕不離開老師一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