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理智,而非感情用事

      喜歡龍應臺的《目送》,時常邊翻看,邊感嘆。那一句“不必追”,包含了多少宿命和無奈,讓人頓覺四顧蒼茫,又感悲涼。

      而《傅雷家書》不同,傅雷先生對兒子付聰的教導並不只是簡單的親情,更有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他的教育,是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人間親情放在第二,他們既是父子,亦是益友。

    初讀覺得有些碎碎念,細讀才發現,那些來往未加修飾家信,很是真實。

    還未讀完,摘抄兩句,略有感觸。

    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後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難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

    你看,傅老先生教育兒子,要明智,客觀的對待而不是一味感情用事。這是我們很多現代人都缺乏的,勿說孩子,成人也是。

      現在的我們,經常是有立場而無關點,這可能就是缺乏思考能力所造成的。

      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話,聽話,可是我們的話,一定正確嗎?我們的認知水平有多高?無非是一些生活的經驗,但經驗一定對嗎?

      還是要讓孩子多經歷,經歷的同時,學會把自己“置身與事外”去看待問題,用理智思考,而非僅僅是“我覺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