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財富市場回顧及2021年展望(三十六)

一、財富行業的格局 

可以明顯看到,當前財富管理行業格局的關鍵詞就是“轉型”。目前還在展業的機構乍看之下令人眼花繚亂,實際上種類並不多。彙總起來大致就是銀行、券商、信託、保險四大金融支柱;然後是期貨、基金子公司、銀行子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傳統三方;還有即將成型並逐漸成爲現象級存在的獨立家辦。

這是市場參與者的角度,產品格局則可以分爲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整個中國財富行業裏的資產無論多麼眼花繚亂,最後都可以歸爲固收產品和權益產品。

過往幾年一路興風作浪的非標固收,底層就是一個債權。只不過這些債權資產無法在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流通。因此根據相關文件的定義,這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由此以非標債權作爲底層資產的產品,被業內稱爲“非標固收產品”。

標準化債權資產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2020年11月份永煤AAA級債券就是標準化的債權資產。說句玩笑話:如果3A級別的債券都可以爆雷,那麼非標市場還有多少雷需要出清呢? 

當然,非標和標並不是評定資產安全的唯一依據,但仍舊符合大數定律——標準化市場上的債權資產普遍要比流淌在“外圈”的資產更加優質,這點毋庸置疑。

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加速了後續2年整個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所有非標業務的通道都在

加劇收縮。金融機構幾乎停止了非標融資類業務,外圍市場只剩金交所等待監管全面清整的到來。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全面淡出市場,這幾年中大致有1600多款保本理財提前退出。 

信託公司一方面着手拓展本源業務,一方面嘗試發展權益類投資。繼銀行之後,信託產品的淨值化已經開始。整個財富行業全盤走向淨值化已經成爲不可逆的行業趨勢。

可以看到公募基金、機構專戶、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保險資管爲代表的主動管理型規模的全面增長。首次超越以信託、券商和銀行理財爲代表的資管機構,這些公司過往主要就是做通道和非標融資類業務。2020年標準化資產的增量超過傳統通道和非標業務,可以說是整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的拐點和起點。 

二、傳統財富公司硬傷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和洗禮,業內已經意識到傳統財富供公司的模式存在硬傷,而且這個硬傷幾乎無解。這個硬傷體現在3個方面: 

第一,財富公司募資成本高企。財富公司融資成本一直都很高(P2P沒了之後,財富公司最高)。如果投資人只要年化4%的收益,正常情況下不會考慮財富公司,直接去銀行就行。如果需要6%左右的年化收益,可以考慮頭部信託。當投資人選擇傳統財富公司,哪怕是頭部的財富公司也意味着他心中對收益的預期可能在7.5%、8%、9%,甚至更高。

回頭看諾亞承興的案件,問題僅僅是出在風控層面嗎?風控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根源在於募集進來的資金非常昂貴,要想賺錢只能去找收益更高的項目,而這些項目對標的則是風險更高信用更差的資產。即便產品到期後本息能夠完美兌付,後一輪還得繼續尋找資質差、收益高的項目(資產)再把營銷動作重複一邊。在這個無解的循環下,踩雷是遲早的事情。非標固收產品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踩雷後不僅本金血虧還很容易涉及非法集資。往往只要遭遇一次風險,就可以將先前積累下的收益和本金都賠進去。這是第一個硬傷死結。

第二個硬傷是營銷團隊的低效。具體表現在嚴重的極化現象。產能主要集中在前20%,後80%的人產能低下,但運營成本則隨着規模的擴張而直線上升。 

此外,爲了支持前線的銷售人員需要配備龐大的後勤部隊——動輒上萬人的公司有多少中後臺?這些中後臺是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潤中心,使得一家財富公司的內部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奇高無比。

一邊是極高的募資成本(生產資料),一邊是畸形的內部成本(人員規模),意味着財富行業只在成本方面具備規模效應,利潤則隨規模快速收斂。這就倒逼幾乎所有的財富公司在資產端去尋找高收益的項目和資產,從而埋下無窮無盡的風險和隱患。

第三個硬傷是自融。如果算一本細賬,便能發現大部分財富公司是不賺錢的,因爲其存在的任務是爲自己母公司或者大股東融資(自融)。當然,如果將融資款算成利潤則另當別論。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財富端的管理者會對淨值化產品感興趣嗎?首要大事必然是支持集團內部的流動性。只要帶着自融屬性,在集團母公司債務槓桿沒有降下來之前,就不可能脫離自融的思維定式和業務定式。

拿着最貴的錢,找着最爛的資產,帶着低效的團隊,揹負着高昂的運營成本,甚至帶着沉重的債務枷鎖,當前的道路是否還要繼續下去?轉型又談何容易?一地雞毛之前,我們還將看到更多的極端、封閉、扭曲。

三、財富從業者如何破局 

第一個難題:不被公司重視。 

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許多財富公司會讓新晉理財師把自己客戶錄入到系統內或者提交給公司。然後逼着出業績,過不了考覈的就走人,留下的“客戶資源”再被分配給其他的老員工。這個現象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各種情形讓理財師覺得自己壓根就不被重視。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得到一個好東西,你得讓自己值得擁有它。 

公司爲什麼不重視理財師?客戶爲什麼向理財師要返點? 

因爲(理財師)沒有價值。 

理財師的價值來自於哪裏? 

請再思考一個問題:客戶是被理財師吸引來的,還是被公司吸引來的,抑或是被產品吸引來的?客戶認可的是理財師個人還是他所在的公司?這個問題連接着第二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客戶不認可,不重視。 

很多時候腦袋是被屁股決定的。比如一個人還沒坐上地鐵的時候,會覺得車廂裏還很空,希望門口的人能往裏走。當他上了車自己站在門口之後,就會覺得裏面已經裝不下了,希望下面的人別上來。

理財師的屁股究竟應該坐在公司這邊還是客戶這邊?這個問題讓許多從業者陷入迷茫。這兩年看到許多案例,先前對公司無比信任拼命稱讚的營銷人員,到最後也是鬧公司鬧得最兇的那一批人,說白了就是屁股和屁股的衝突。

誰對財富行業的個人職業生涯負責? 

是他的領導嗎?是公司CEO嗎?是大股東,還是實控人?

都不是,只有理財師自己對自己的前途負責。 

反之,自己都不願意對自己負責的人,又有什麼理由要求別人對他負責? 

第三個難題:職業和專業困境。 

這幾年許多從業者都在思考接下去的出路在哪裏?金融機構進不去——許多銀行信託不要 三方的從業者。證券公司在一些城市的准入門檻是要求985學歷,有些地區略微寬鬆一些,但整體高於財富公司。即便如此,財富市場永遠有着無限的想象空間,前提是從業者的專業足夠紮實。專業素養是最好的基礎、最大的平臺。

那些不斷努力打造自身硬核,用專業積累競爭力的從業者在2020年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變和成長,正在逐漸構築自身的競爭優勢。

目前中國的財富行業正處於一個非常珍貴的“傻瓜窗口”。所謂傻瓜窗口指的的是大部分人不認爲這是機會的時候,如果有人去幹這件事情就會被喫瓜羣衆看作傻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當越來越多的投資人發現這是個機會的時候,資金就會蜂擁而至,投資的效應便開始持續遞減,直到最後附加值降低至零甚至變負還在激烈搏殺,這個現象無論在股權投資和其他細分市場比比皆是。

財富行業轉向標準淨值化資產之後,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經歷——經過市場波瀾起伏後沉澱下來的寶貴經驗,時間是唯一無法跨越的壁壘。隨着非標業務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大部分從業者終將站上一條新的起跑線。

非標固收產品越來越少、風險越來越高,投資人關注點轉向權益化基金。過往展業過程中依賴的話術技能開始被無數專業細節替代。目前的財富市場不缺業績好的銷售,但極缺專業的投資顧問。這對於願意相信、願意嘗試、行動力強的從業者無疑是絕好的超車機會。

四、合格投資人的特徵 

中國財富行業的新時代裏,合格投資人需要具備哪些特徵? 

第一,能夠理解投資賺的是風險對價,投資的收益都是用風險換來的。如果不想承擔任何風險卻想博取高收益的話,那就是要被消滅的對象。

第二,投資是認知能力的變現。尤其是在今天整個行業向專業化資產轉移的時候,不學習也能賺到傻瓜錢的機會越來越少。過去憑運氣賺來的錢,過幾年會憑本事虧賠掉。投資是需要付出時間來學習的,認知是需要不斷迭代的,這方面無論從業者還是投資人都一樣。

第三,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值得尊敬。中國目前(2021)股票大約有4000只,而中國的基金 

公募7000多隻,私募基金5萬多隻。4000多隻股票很多人都炒不好,在超過57,000只基 

金中擇優賺錢怎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幻想着跟隨大白馬基金,或者看收益排名買基金就能賺錢的方式,經不起資本市場的考驗,投資的邏輯需要反覆面臨檢驗才能證實其有效性。能夠長期爲投資人創造持續穩定收益,在這條產業鏈上無論是資管人還是理財師,都離不開高度的專業,都是值得尊敬的職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