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財富市場回顧及2021年展望(三十四)

從2009年開始槓桿加了七八年,中國經濟在2017年開始進入去槓桿階段。由於過往的槓桿主要是通過影子銀行的非標融資業務加起來的,監管和調控政策自然瞄準這個局部進行清理。沾上非標產品的那一刻起,業務、產品、從業者、投資人之間便已緊密相連。當其中之一顯現消除之勢的時候,其他幾項也將跟着退出中國財富行業的歷史舞臺。美好的槓桿時代畫上句號,嚴監管和清整時代開啓。 

而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少人依舊在質疑監管的決心和手段,仍有大批從業人員和投資人對保本保息的非標固收產品留有極大的信仰。而這種毫無邏輯理性和客觀依據的盲目信仰則將成爲他們日後血本無歸、鋃鐺入獄的原因之一。

談及這個話題之前不得不提及2017年的一個重要事件,藍籌股和港股行情帶動了股票基金 的收益。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林,當年爲客戶創造70%以上的收益。原因是景林重倉價值股,以及港股中的藍籌股。 

接下來又是司空見慣的情形,許多投資人在2017年的第四季度看到如此優異的收益表現後 蜂擁而至。之後便遭遇熊冠全球的2018年,景林回撤接近25%。盲目追逐熱點的投資人再 次吞下苦果——苦苦煎熬一整年投資淨值纔回到水平線,期間浮虧幅度高達20%以上。 

2018年最大的事件便是大資管新規的出臺,要求理財產品走向淨值化,這可以說是中國財 富行業的一個里程碑,標誌着強監管時代的來臨。同時通過淨值化的逐步實現,讓投資人看到資產價格的波動,理解風險和收益並存。從更高的維度對剛性兌付、資金池、期限錯配、借新還舊等頑疾癥結進行清理整頓。 

通常來說,上述四個癥結互相之間有着很高的關聯。剛性兌付能夠吸引到更多資金,使得資金池更加龐大穩定。同時充足的資金池又支持者完美的剛性兌付。而剛性兌付的具體操作主要通過期限錯配和借新還舊,用新流入的錢去償付前一期或前幾期的本息。

因此,一旦對借新還舊環節的監管趨向嚴厲,許多財富公司的龐氏遊戲就無法再進行下去。導致2018年春節爲起點迎來一波更加猛烈的爆雷潮,過往遺留的風險開始批量出清。可以說,2021年大家所面臨的財富格局,以及在2019,2020這兩年通過開啓證券市場的窗口期將行業導向轉型的拐點,大資管新規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剛兌不斷被打破,P2P也徹底走向覆滅,但造成的損失已經很難挽回。官方曾給出一個數字,P2P至少讓8000億資金灰飛煙滅。如果說一個近萬億的行業都可以被監管徹底出清的話,還有哪個財富公司還膽敢自稱大而不倒呢? 

再大,能比明天更大,比螞蟻更大嗎?

不僅僅是P2P和龐氏遊戲,還有金融機構的產品,比如作爲非標萬金油的信託計劃,在2020年和2021爆雷更加頻繁密集,甚至出現安信信託、川信信託、新時代信託、雲南信託等整個公司層面被接管、停運、整頓的情況。此外,包商銀行在2020年進入破產程序;而數家AAA級大型國企、央企也陷入債務泥潭,發行的債券頻頻違約。過去認爲“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在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拉開這輪爆雷潮序幕的是阜興意隆案件,這是中國第一個通過備案的私募基金(明股實債)從事非法集資活動並被最終定性爲集資詐騙的案例。這起案件傳導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形式上的合法合規,並不能迴避極端法律風險(非法集資)。阜興意隆讓許多依舊沉浸非標的區域內奮戰的從業者心頭一緊。

就在非標迎來更嚴厲的監管,股市遭遇連續下跌的同時,CTA 基金卻表現得極其優異,充分發揮了危機阿爾法的特性,越是遇到極端的黑天鵝事件,就越有可能捕捉到超額收益。 

而股票量化基金也重新嶄露頭角,在2018年中證500跌33%、滬深300跌25%的情況下,它(量化多頭策略)只跌了3.81%。同期大多數股票型基金(主觀多頭),哪怕是頭部的基金管理人,當年跌幅控制在10%左右已經是相當了得,更不用說在10%以內。類似情況並非孤例,2015年整個大盤漲幅20%多,一隻名爲無量的基金做出了翻倍的收益,全年達到 112%。

爲什麼股票量化表現如此出色?具體原因在於量化多頭和股票多頭的本質區別。股票基金的策略可以分爲兩個大類,一類是通過主觀經驗進行判斷來選擇股票。常見的公募基金,以及那些明星基金經理大多都算是主觀策略。而量化策略的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股票交易。這兩類策略最大的區別在於持倉的數量和集中度。

一般來說,主觀策略持倉更加集中。當其持有的板塊暴跌或者個券出現風險的時候,基金回撤就會非常大。量化策略持票數量很大,少則幾百只,多則一千隻,有些甚至更多。在這種非常分散並且持有大量股票的情況下,策略追求的是每次比股指漲得更多跌得更少。而這個超出市場平均表現部分就是我們經常唸叨的阿爾法了。

一支優秀的股票型基金,阿爾法往往在20%以上,尤其是在2018年之前。所以當整個股指 跌去20%多的時候,如果阿爾法能夠達到20%,那麼基金的浮虧大致就是個位數。 

現在看來,當我們沉迷在過去10多年非標資產和剛性兌付所帶來的幸福感時,可能忽略了 在淨值化標準資產的領域中每年都在上演精彩紛呈的投資故事,以及表現得可圈可點的策略和品種。 

2019年伊始,中國財富行業開始跨入一個新時代新格局——向保本保息高收益告別,向淨 值化標準產品轉型。 

這個趨勢從爆雷事件就可以看得出來。2019 年的信用風險開始向上遊機構、頭部公司蔓延。 

最爲引人側目的當屬安信信託從產品全面停兌到停運整頓,實控人高天國下獄。作爲唯一在A股上市的信託公司,中國僅有的68家信託牌照,先前幾乎所有投資人都覺得不存在“倒下”的可能。 

無獨有偶,2019年還發生了許多起顛覆對“大而不倒”的認知的真實案例。當年7月,萬 人之上的龐大機構網信(先鋒集團)轟然坍塌,9月底創始人張振新在英國暴斃,丟下一堆爛攤子至今還未釐清頭緒。諾亞承興案件更是向世人述說:在信息不對稱和道德糜爛的生態環境中,頭部機構踩雷的概率依舊很高。而更多的財富機構——他們自己就是雷。自承興案之後,諾亞以一篇名爲“非標之死”的檄文立下Flag,全面退出非標業務,堅決面向權益類資產轉型。 

就在非標焦頭爛額之際,股票市場漲幅已經達到了25%以上,基金也開始逐漸熱銷。不過當時的投資人大部分還在將信將疑中觀望,有些則以小金額進行試探。但是,這種觀望很快又變成了瘋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