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財富市場回顧及2021年展望(三十二)

正當非標保本保息產品氾濫於中國財富行業的時候,股票量化私募基金也開啓了屬於它的元年。站在2021年的當下,顯然股票量化策略開拓出更加寬廣的前景,而毫無技術可言非標業務則徹底把路走歪走絕。

堅持做難而正確事情纔是正道!

2010年滬深300期貨的出現,給了股票量化策略基本的對沖工具。在沒有這個工具之前,股票只能依靠低買高賣、高拋低吸來賺錢。有了做空工具,交易策略得以朝更加多元的方向進行演化。

當時,股票量化策略並沒有受到關注。畢竟對於普通投資人來說,實在難以理解其中的交易邏輯。大多數人在投資上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將炒股等同於聽消息或者跟莊,要麼就是買個信託眼睛一閉保本保息。即便在今天,能夠理解量化策略的實質投資人依舊是少數人。

滬深300期貨面世之後,量化基金的先行者開始瘋狂試探。第一批老牌量化私募也浮出水面,其中有一家不得不提,那就是申毅投資。

這傢俬募的名字就是創始人自己的名字。申毅是一個優秀的物理學家。在美國讀完物理博士後,並未將諾獎作爲人生奮鬥的目標,而是轉型去做對沖基金。這個華麗轉身的背後還附帶着一個無可考證的故事,據說當初申毅在物理實驗室爲了打發時間,寫了量化模型和程序進行交易。實驗做得怎麼樣不得而知,但是量化交易卻讓他賺到一筆錢。於是申毅直接轉型在美國華爾街開始交易生涯,一直做到高盛量化部負責之後辭職回國,並於2010年創辦申毅投資。截止 2020 年底,申毅的量化基金具有10年以上實盤業績,算是國內可考業績時間最長的量化私募。

在之後的2011到2014這幾個年頭裏,市場中性策略獲得了異常優秀的業績,原因很簡單:所知者少,市場參與者也少,當所有人擁擠在保本保息的非標賽道上時,量化版圖內有着很高的阿爾法——能夠在穩定獲得年化 15%到 20%,甚至更高的收益,同時基金淨值的回撤極小。

於此同時,無論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期貨、保險都在不遺餘力地擴張影子銀行業務,並且在2013年的時候,隊列中突然出現一個新的身影。但凡在中國做非標業務的,第一得有牌照優勢,第二能夠在產品結構設計上繞過監管的限制。可是這位新成員兩者都不具備,有的只是那顆踐踏平凡的野蠻之心。

這個在後來得到爆發性增長的怪物叫做P2P,最初的打法極其簡單豪橫,從各家外資銀行、金融機構用一倍、兩倍、甚至三倍的工資挖人,通過招聘銷售直接獲取客戶。嚴格來說,P2P並非是在2013年誕生,在此之前的2007年就已經在中國市場出現,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一直到2013年,藉助四萬億和雙創的餘音纔開始爆發氾濫。其實從產品設計角度已經可以發現端倪,2009、2010年時信託產品基本是300萬起,之後契約型基金(2014)是100萬起,但是P2P毫無門檻和節操,高的可以幾十萬,低的可以幾百塊。無論是高淨值客戶還是打工人都可以席捲覆蓋。

P2P的底層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小額信貸,另一種就是沒有底層,虛構一個借貸。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安全可言。在中國能跑出來接受如此高利息的借款人,本來就沒有幾個是正經人。這批客戶都是銀行信貸不願接的,信託、券商等一系列影子銀行也不會去碰。而 P2P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將民衆手頭資金集合彙總,再用更高的利息借給這些人(或者自己)。

壞賬了怎麼辦?只要能夠保持不斷有新的資金進來,這樣出資人(個人投資者)之間就能形成一個完美兌付的循環。按時兌付本金利息是最有利的證明,什麼海歸985,什麼CFA、FRM,什麼基金經理,在普通投資人的眼中遠遠不如一朝暴發致富,躺着掙錢的金融新“貴族”。

就這樣 P2P 將這種不靠譜的不定時炸彈下沉到千家萬戶,然後給自己起了一個更加洋氣的名字——互聯網金融,從而一躍成爲財富時代的新寵。

人們也許忘了,自古以來最受寵的往往不是女人和子嗣,而是太監。

2020年的第四季度,P2P被官方判定徹底從中國財富市場上消失。但是它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圓滿完成:第一,用血本無歸給普通投資人深深地上了一課,投資中沒有保本保息的事情。第二,禍害投資人的同時,順帶着把諸多股權基金帶進了溝裏,國內第一梯隊的股權基金幾乎全線踩雷,專業人士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

無論是投資小白還是專業人士,只要背離常態與合理邏輯,最終都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2014年私募備案製出現,標誌着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正式確立。自此證券私募基金開始全面陽光化,於是便引發了業內又一波公奔私的浪潮。這個隊伍中的許多名字大家必定更加熟悉。

南方基金投委會主席邱國鷺離職,創立平臺型私募高毅資產,匯聚衆位明星投資人合夥創業,多名來自大型公募基金,包括博時基金鄧曉峯、建信基金卓利偉、中銀基金孫慶瑞。如今高毅資產管理總規模已超1000億,是國內最大的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

華夏基金知名基金經理胡建平創立了拾貝投資,目前管理規模也已經超過百億。興全基金投資總監王曉明創立了興聚投資。景順長城基金投資總監王鵬輝創立了望正資產。嘉實基金的知名明星基金經理黨開宇創立了易同投資。這幾家私募成立以來一直保持優異的業績表現,至今仍然是公募派的中堅力量。

2014 年非常轟動的還有“公募一姐”——寶盈基金的王茹遠創立宏流投資,但這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王茹遠做到公募冠軍靠的就是TMT行業成長股中牛股的挖掘與投資,很不幸的是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受傷最重的恰恰就是成長股,宏流投資在股災中損失慘重。以致於一姐的名號在最近幾年也幾乎再無耳聞。

2015年初,任職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15 年之久)——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尚志民離職,與他的兄長尚志強合夥創立了樸易資產。原嘉實基金的基金經理詹凌蔚創立觀富資產。嘉實基金知名基金經理劉天君創立了泰暘資產。南方基金的基金經理馬北雁創立了誠樸資產。易方達基金的蔡海洪創立了睿璞投資。

2015年還有多位公募基金總經理奔私: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俞岱曦、匯添富基金總經理林利軍、泰達宏利基金總經理劉青山也離職投身私募,分別創立萬噸資產、正心谷創新資本以及清和泉資本。

2016年之後奔私的熱情明顯減弱。一方面是因爲市場確實不好做,與其自己做私募勞心勞力還不如在公募待着。另一方面,私募備案也越來越難,操作上變得更加麻煩。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把尺子。當尺子太短的時候,便可能被所看到的東西誤導。不要認爲今天所發生的一切都將天長地久,明星基金經理的起起伏伏,P2P 的盛極一時到全面退場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

中國的財富行業在經歷2014到2015年的短暫牛市和後續幾年諸多亂象之後,2020 終於看到依賴剛性兌付的非標固收進入全面清整的倒計時。在此期間,無數的風險事件和頻繁的爆雷一遍又一遍教育着不願看見、懷揣僥倖的投資者們。

不可否認,無論對投資人還是從業者來說,沉溺在非標固收產品中的確有着不可比擬的快感,收益高並且“沒有風險”(實際上是看不見風險),賺錢容易而且快速,就像鴉片一樣讓人慾罷不能。

最風光的時候往往也是倒計時開始的時候。但在此之前,一部分投資人首先要經受另一種驟熱驟冷的洗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