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让我收获很多

运动对自己来说,如同路痴一样,打小就提不起兴趣,真正感受运动的好处,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还是这几年的事。

上小学时,跑步头晕,打篮球怕被撞,踢毽子赢不了女生,打乒乓球没有天赋,打羽毛球买不起球拍,被大哥哥欺负在涝池里玩耍呛了几口鬼使神差学会的游泳,随着暑假玩伴的溺水身亡也不敢再下水了。到了初中,死读书读死书盛行,上体育课装病,做早操常常应付。上了中专,对体育运动几乎睁眼瞎,正是长期的不锻炼,体格弱,协调能力差,学啥不像啥。记得第一学期文化课成绩还不错,本可拿到奖学金的,不料体育课成绩竟然不达标。玩双杠怕摔,拉单杠没劲,踢足球跑不动,1.78的个头,肩宽腿长的模特身材,却成体育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自己曾下狠心改变,比如课间休息或礼拜和同学踢足球,但只是三分钟热度。这可能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好静不好动,但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尝到运动的甜头。现在我三岁的小外孙都知道: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收益!你问谁教的:姥爷!

喜爱运动是九十年代中后期。那时我们单位十分重视文体活动,乒乓球羽毛球赛如火如荼,这在当时算是很超前的。各车间部门都有固定乒乓球室,羽毛球活动场所占地面积大,大家各有妙招,废弃仓库、单位院子到处“圈地”,还有人在公园湖旁“画地”,每到周末三五结队打球。记得首届团体羽毛球赛就是在医院的院子举行的。羽毛球运动在当时还算贵族项目,我们单位已高手如云,打遍市区无对手。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企业的重组,有数不清的人下岗后依乒乓球为生,靠羽毛球吃饭,有当教练的,有经营运动器材的,还有在乒羽协任职的,还有当职业裁判的,涌现出了一大批体育人才,也推动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

现在自己仍羡慕那些同事,当年个人既锻炼了身体,增进了感情,又掌握了一门技能,为单位争得了一份荣誉。更甚者,还得到了实惠,如某某提拔了,某某调走了,都是圈内球技精湛的人。当然,是真是假姑且不论,但这绝对刺激到我了。刚好有人鼓动:这么好的身板,不运动真是太可惜了。办公室隔壁是乒乓球室,几位同事下班经常在一起玩,我就以观众身份来看球,帮忙捡球,偶尔客串当个裁判,这样慢慢地就来电了。爱好是需要培养的,在同事们不厌其烦地陪练下,自己不但学会了,可以参加各种比赛了,而且对乒乓球的执着近乎疯狂。

如果说学打乒乓球让我树立了自信心,那么学打羽毛球就是磨炼意志,增强体质,改变生活。二十年前,自己曾打过羽毛球,体力严重不支,像极限运动,自己不是这块料,搞不好会累死人的,从那之后发誓再不打羽毛球了。十年前部门比赛凑人数,稀里糊涂报了自己。为了不丢人,不给集体掉链子,便临时抱坡脚,让人教了几招。虽然赶鸭子上架,没想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越打越有劲。球技烂,水平不见长,谁都赢不了,也不打算赢谁,打比赛专排雷,但坚持部门每周一到两次,一次两小时的活动却雷打不动,场场不少,再不说跑不动累死人的话了。更重要的,球场让我懂得了很多,也让我享受了很多。

最近同事对我讲:咱这个单位,收入低得可怜,根本无法与外面比,唯一能吸引人的就是乒羽文化。他说:他的同学啥都不缺,钱多的花不完,整天泡在酒桌上牌场上,如今体态龙钟,大腹便便,同学超羡慕咱们。

是的,同事的同学所羡慕的,正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心情愉悦,怎能不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呢?我还要说,球场上那种状态是生活工作无法比拟的。和江湖一样,不能违反规矩,倒了自己的牌子,球技越高球风越好,就像我这种不入流的球员,在大众面前也要注意形象,赢不了人,不能输了人么,那不是输的精光。所以球场是教我们做人的大舞台。还有生活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球场都能解决。比如工作中不搭不和的两个人,双打却是绝配,天衣无缝,甚至两个有怨有恨的人,球场上都能摒弃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又是球场的神奇和魅力所在。还有一种人,也许是“两面人”吧,球场上正能量十足,尊重对手,欣赏伙伴,不抱怨,不嫉恨,可在工作中却似乎又变了一个人,让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