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将人生第1部小说写完|零基础写小说系列4(创作保障谈) 打开心结 工具保障 念念不忘 同行伙伴 周密准备

《夜深微雨暗香浮》是10天的零碎时间完成的。


作为人生第一部写完的小说,意义重大——给自己种下“你也可以”的信心。


要知道,在往前十多年时间里,有3部小说创作夭折在手里。


这一次,终于实现“0”的突破,体验了一把完整的小说创作快感。


对于新手来讲,“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才能坚持到底,那就不要错过下面 发愤的草莓 给你支的招——


打开心结


你可能一开始就认为,小说是一种非常棒的文体。而我一开始却讨厌它:


小说拧干了,可能不过一两句话的道理,何必用一个故事去感受?太浪费时间。


小说更多是含含糊糊的,“它到底告诫啥”,千人千种说法,不像科学那样清晰明确。


经年历事,渐渐地才终于明白——


我总觉得人是被道理说服的,但真正能打动一个人内心、触发行为改变的,往往不是多么对的道理,而是真实和场景、鲜活的故事。深入地说服读者,是小说能达到的效果。


我总觉得小说主题应该有唯一的解释,但阅读是受众的二次创作,有时候,读者会看到作者本身并没有刻意表达的主题,那又何妨。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哪怕是误读了主题,只要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到自己需要的养分,不就有价值了吗?


生活远观是一起华美的袍子,凡是用显微镜近看,上面爬满了菌子。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真实生活的琐事、五味杂陈的生活、鸡毛蒜皮的冲突,看见生活在盛世太平同个屋檐下每个人的喜怒哀乐。


于是,写小说的小结打开了。


工具保障


心结释然,开始动笔。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好的工具事半功倍。


这年头纯粹手写的精神固然可佳,但如果不用用优质软件,体验技术进步带来的幸福,那如同在洗衣机的年代还在用搓衣板。


你会不会把作品写在办公三剑客word里?我不会。


在文字输出上,我更喜欢在线的文档工具。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写作,不管你在办公室、家里还是公车上,不管你用笔记本、平板还是手机。


更令人欢喜的是,现今的在线文档大多有大纲跳转功能。只要给每个章节标题加超链接,靠着左侧的目录,轻松直达对应的章节。



而且一旦在大脑对某章节有了雏形,也可以先跳转到这个章节,先快速下笔几句简单表达,变成触发灵感的自我提醒,减轻写作的难度和负担。


从此,即便小说长如江水,你都能轻松驾驭,不会迷路。


若是放在以前,每次要来回看看情节再斟酌,等到文字一多,拖拉进度条的耐性就没了。坚持写小说本已容易,加上工具碍事,还拿得起什么兴致。


除了写作工具,还要感觉灵感工具。比如,阅读软件。



以前,想学习优质的小说,你得去图书馆搬几本大部头来啃啃,在书桌上摆出一座大山,多费事!


即便不去图书馆借,快递员把一堆书送到你家里,也极可能翻不到你想要学习的样板,还浪费了一大堆钱。


有了存储着海量书籍的阅读软件,你不用随时随地背那么重的书在身上,就像24小时带着图书馆,开启淘金式学习,吸取前辈的经验和创意。


电子书阅读行业的发展,给写作带来了春天般的滋养。


念念不忘


在这10天写作当中,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和回家陪娃,心里装的全是这部小说,生怕半途而废。


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写作欲望,因为和设定了目标有关系。


在个人的5年人生规划中,我曾经许下在合适的时机完成一部小说的愿望,立了个flag。


有了这样一个念头、盼头,我会不知不觉去关注和创作小说有关的信息


比如各类课程、书籍。偶尔听一听,翻一翻,不知不觉中积攒了技巧和创意。


2019年底,无意发现《穿越泰姬陵》的作者纳兰若仪竟然在我们小城市里,马上二话不说奔向她的分享会去。




老师建议,新手从短篇、中篇开始写起,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征服长篇。


她对个人创作历程的总结对我是莫大的激励,再有幸加到她的微信,更是每天可以捧在手心的励志榜样。


有了这样一个念头、盼头,相当于有一个核心问题绕在你心里,在潜意识酝酿。


每时每刻于 大脑后台运作,又不会让大脑感觉那么费力,它是放松而舒适的。


某一刻,当潜意识跟某一个路见之物、书上观点碰撞出火花,接续间断诞生思想结晶。一开始,每一个都很短很小,等到慢慢成长,可能就是伟大的创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等到2020年9月制作月目标时,感觉创作小说的泉水喷涌欲出,再也刹不住车了。


于是在月目标里,郑重地写下“完成小说”的计划。


没想到,还真的就在那个月完成了。



同行伙伴


光是空喊口号,孤军奋战只会失败。


开始小说写作的人,如果正好有个热心肠的亲戚、朋友、老师、上司,真是占尽了先机。


在完成小说的前三个月,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开始写小说,还是日更那种。


每天追朋友的小说,都特别期待故事主人公后面的命运怎么样。但小说故意跟你玩似的,总在最紧要的关头戛然而止。


那种被吊胃口的感觉,和追剧有点像。每天巴不得下一集的上架。



看名家的经典作品,你只会觉得,写作是他的本领,望其项背,高山仰止,学不来的。


看朋友的作品,和看名家的小说还不一样。因为和朋友比较熟悉,你会惊讶——


原来,和自己过着同样生活的一个人,能用看似有限的阅历写出如此丰富的世界。

 

原来,即便现实中不存在,每个人也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精神江湖,拔剑四顾勇闯四方。


那段时间,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日更了100天,而我在小说写作上岿然不动,内心愧疚。



爱默生说:“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人能逼我们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


朋友的日更就是一种另类的“逼”。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行?


最后,我告诉自己:我也可以!


被身边朋友激励的之后,我终于动笔了。


是的,在写作坚持上,你需要朋友。借助吾辈同侪之力,攀上目标高峰。


周密准备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掉过的坑,是我们的护城河。


曾有写小说半途而废的经历。这次,我在开始动笔前先反思,把风险降到最低,避免重蹈覆辙。


回顾以前为什么会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清楚背后的创作机制和流程是怎么样的。就好像你看见一道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但不知道它是从食材如何做出来的。


所以,慢慢地找寻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读读王安忆的《小说家十三堂课》,翻翻符合口味的小说作品,利用各种开会、等车、坐车的碎片时间充电,不断地找感觉,纠正不少原有的错误观点。



以前,总以为写小说是“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滑到哪里”的过程,凭灵感去写。现在,我相信世界上凡事皆有套路,即便是看似需要感觉的写作。


以前,总以为小说一定是靠情节取胜。现在,我知道,短篇小说不一定需要丰富的情节,更靠营造的氛围,那种合上书卷还有一种悠悠萦绕人心、说不清道不明的回味。


以前,总以为写小说是摊开白纸,一个字一个字开始。现在,我认为,除非特别有毅力的人士,否则还是用用卡片式的填空写作法,必将大大降低创作的难度。


作为新手,有时会边写边怀疑自己写得很烂。但是,不要去想那么多,只管往下写就是,否则你可能连一页纸都写不下去。也许当时觉得糟糕,但第二天一看,又可能会发现,修改几下又变得还不错了。


除此之外,我会在每天当中为创作挖出一段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起床后,爬起来就写,即使那一天状态不好,也要打起精神写满2000字,借此形成一种规律性。这方法是向牛人学习的。


要知道,村上春树在写长篇小说期间,每天清晨起床用五到六个小时写作。一旦开始动笔,每天一定要写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雷打不动。


为了给自己打鸡血,我用创客贴设计了个人小说的封面图,再把文稿打印在后面。看着渐行渐厚的作品,全然只有一颗向前冲努力完成的心。



回想起来,那密集创作的10天是难忘的,除了每天繁重的工作,还有下班回家陪娃以外,心里都惦念着这部小说。


最终成型的作品合计5万字,平均下来每天有四五千字的产出,令自己十分意外。


完成小说后,我常常想,在短视频方兴未艾的时代,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公众号等各种写作平台的点击率日渐冷淡之后,靠什么保障自己写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后来,我终于找到答案:


对于作者来讲,写作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短视频时代里,给自己创造“心流”体验的一种独特方式。


让人忘记时间、无视世界,全神贯注,全情投入,本身即是一种奖赏。



俄国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讲过一个“金蔷薇”的故事:   


巴黎的一位老清洁工,每天深夜用一个小小的筛子,把从首饰作坊里收集回来的尘土簸来簸去,筛出那些隐约可见的金屑粉末。


日积月累,积攒的粉末铸成一小块金锭,再打成了一朵金蔷薇,送给了一位对生活怀有梦想的贫穷少女。   


其实,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每一点深邃的思想,每一次心灵的跃动……就像这金粉的微粒。   


如果我们除了愉悦自己,还能通过精心的寻觅,筛洗,熔成金锭,锻造成美丽的金蔷薇来,献给未曾谋面的读者,那便让写作成为更有意义之事了。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