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孫子兵法》

2500年前誕生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代表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是誰?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論。

司馬遷在《史記·孫武吳起列傳》中說,孫武和孫臏都確有其人,孫武生於春秋末期,孫臏則晚100多年,生於戰國,各有兵法傳世。但唐宋以後,陸續有人對《孫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問。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等不但懷疑《孫子兵法》其書爲僞,甚至懷疑孫武、孫臏爲同一人。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曾經寫過篇文章,題目就叫做《齊國兵學甲天下》,大部分人包括李零教授在內,都認爲《孫子兵法》是齊文化的產物,司馬遷的《孫子傳》也一樣說:“孫子武者,齊人也。”《孫子兵法》又名《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書》等,不僅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比西方最知名的軍事著作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早了2300年,被譽爲“兵經”“兵學聖典”“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自《孫子兵法》誕生以來,在其傳播過程中有一個人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給《孫子兵法》作注的一個人,所以“孫子十一家注”第一家就是曹操。

曹操作爲羣雄逐鹿時代成長起來的軍事家,對兵書十分熱愛,曹操自己說過:“吾觀兵書戰策者多矣。”曹操自然注意到了《孫子兵法》,並對這部著作十分推崇,認爲“孫武所著深矣”。但曹操也指出,《孫子兵法》流傳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在於:“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在曹操看來,那些圍繞《孫子兵法》增加的文字,不僅繁多,而且未能領會原著的核心思想,這影響到《孫子兵法》的進一步傳播。

爲了使《孫子兵法》更加簡明扼要,更適合在頻繁戰爭環境下得以流傳,曹操刪掉了附加在《孫子兵法》後的各篇章,只保留孫武所作十三篇內容,對於十三篇中不易理解的地方,又進行了解說和闡釋。


曹操在《孫子兵法》研究當中的貢獻在於什麼地方呢?在於他恢復了《孫子兵法》的原貌。原來裏面魚龍混雜、泥沙雜下,所以比較亂。曹操做了一番整理工作,把不屬於孫子本人寫的13篇的東西一概刪掉,恢復到13篇,所以從此以後我們流傳下來的那些《孫子兵法》的版本都是隻有13篇了,82篇的提法就不復存在了,因爲曹操做了這麼一番大的工作。所以我們說曹操這個貢獻是非常巨大的,它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唐代詩人同時也是軍事家的杜牧在《注孫子序》中指出:“武所著書,凡數十萬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筆其精切,凡十三篇,成爲一編,曹自爲序,因註解之。”

曹操將刪訂並親自注解的《孫子兵法》編成書冊,下發到各級將領手中,供他們學習和掌握,以便臨戰應用。正是由於曹操對《孫子兵法》的“再發現”和重新編定,才使得《孫子兵法》有了更廣泛的影響力。此後,曹操所編定和註解的《孫子兵法》以單行本形式流傳後世,十三篇以外的那些篇目逐漸被人們淡忘。


在曹操以後,還有很多人對《孫子兵法》進行註解,宋朝之前人們公認的還有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張預等10家,但這些注本多以合輯本的形式出現,唯獨曹操的注本始終能獨立流傳。各家注本的合輯,每次又少不了曹操的注本,要麼“曹王”合輯,要麼“曹杜”合輯,要麼“曹杜陳賈孟”合輯。宋朝出現了《十一家注孫子》,曹操位列十一家之首。不僅如此,梳理《十一家注孫子》的內容,會發現曹操的註解被後來的注家廣泛引用,出現大量“曹公曰”“曹說是也”等,有的只是對曹操註解的重複、附會或解釋,顯示出曹操在後世《孫子兵法》研究中的獨特地位。

現存的《孫子兵法》共十三篇,6040字。曹操對《孫子兵法》各篇均有註解,總計315條、3871字,字數是原文的約65%。從字數上看,曹操的註解沒有超過原文,但曹操崇尚的是“簡古”風格,文字簡練到極致,在當時的書籍傳播條件以及戰爭環境下,這一點有着現實的考慮。


曹操對《孫子兵法》的註解大體上有以下四種情況:

一是對一些重要且不容易理解的字詞進行註釋;

二是對原著中引用的一些典籍進行徵引,指出其出處;

三是對當時能看到的各種《孫子兵法》版本進行比對,選出最合理的一種;

四是通過引用戰例,對《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進行驗證,並進一步闡釋和發展。

可以這樣說:曹操使《孫子兵法》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孫子兵法》之所以在後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與曹操的獨特貢獻是分不開的,曹操是孫子軍事思想研究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詳參孫子兵法全四冊,北大李零教授演講等,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