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過了頭

和兒子吵了架,氣的我眼淚直流,委屈,傷心加上沒面子。

想和他大吵,想起媽媽指着我鼻子罵我的樣子,發誓再也不會在我這一代重新上演。

母親是容器,兒子可以衝着媽媽發火,媽媽不可以像仇人一樣和兒子對吵。

怒火在胸腔裏壓着,硬憋也要憋回去,誰讓咱是媽媽來!

想起事情的起因,我和兒子都有錯。

觀點不同。

那麼我是怎麼陷入這種憤怒的情緒和兒子起爭執的呢?

把兒子的事當成了我的事,兒子感受到了壓力,於是他不高興了,憤怒了,同時帶動了了我的情緒。

想想是哪句話讓兒子憤怒的,覺察不到了。

這時怎麼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呢?

鑑別方法,就是和別人溝通時,是否有了情緒。

如果兒子的事情,我沒有情緒,和他溝通起來,我會平和的爲他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是有幫助的。

如果想起兒子的事情,已經陷入了一團情緒之中,這時,就是把兒子的事變成了我的事,這個時候,不管怎麼樣給他出主意,想辦法,都是沒有用的,不僅幫不到兒子,還讓自己陷入了內耗。

所以,我們在面對身邊人發生問題的時候,不能太感同身受,共情力太強,這樣的話,會走向一個不好的方面。

本身,共情力是一個很好的優勢,但,就是由於太能感受別人的感同身受了,所以,一下不自覺的就捲入了別人的生活中,就破壞了邊界。

這個時候不僅委屈了自已,犧牲了自己,幫不到別人,還讓自己很痛苦,很難受,結果,幫不到別人,因爲那一刻已經完全被情緒籠罩了。

別人的事  ,不要捲入 ,不去添亂 ,只共情不替代,允許別人感受他的不開心,允許別人的情緒別人承擔。

好的養育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孩子自然捕捉到母親的人格,並把這個母親形象內化,成爲他的一部分。

問題 ,挫折, 創傷才構成了人生。

兒子有兒子要走的路,我要不斷提升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