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父母有感

父母大半輩子一直窩在老家,很少有機會能出來見見外面的世界。

弟弟去年五月領證結婚,春節時期生子,成功升級爲一名爸爸,給弟弟帶小孩成了父母眼下最重要的任務。

父母放下了在建築工地幹活的日子,開始專心帶起孫子。

年近60,在弟弟31歲博士畢業這一年終於成功抱得孫子,自然滿心開懷。低頭看向懷裏的孫子時,眼裏嘴邊都是燦爛的微笑。

看到父母勞作了小半輩子,終於可以放下肩頭的重擔,圍着孫子,帶他長大,覺得心裏略有幾分安慰。

父親在建築行業幹了幾十年,靠着長期在這一行裏所練就的精湛手藝,將四個孩子拉扯長大成人。

其中兩個大專生,一個博士生,一箇中專生(我),真心覺得父母不容易。

盼望了這麼多年,終於迎來了弟妹們都成家生子,了卻了心頭一樁大事。

即使如此,父母依然擔心着兒女們手頭的錢不夠,怕將來各自的孩子長大,買房緊張,真是操不完的心。

我對未來目前來看,卻相對樂觀。即使擔憂,也改變不了現狀,還不如放鬆心態,坦然面對。

人生在世,抱着憂愁煩惱是活,抱着開心快樂是活,爲何一定要選擇前者,而放棄後者呢?

見過某文友,年近四十,時而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覺得自己的人生過於失敗,我真想反駁:難道你經常抱怨,就能改變現狀嗎?

最明智的做法,不是深陷“失敗”的陰影中不能自拔,而是要想法去走出困境。也不是爲了向他人證明自己的成功,只是爲了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內心的那份安寧。

人活着,不是爲了他人的眼光而活,儘管他人的眼光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或心態,但也不應該讓它成爲心裏的主宰,全然被他人掌控!

寫作也不是爲了討好他人,更多的應是爲了討好自己,爲自己而寫,在此基礎上,再儘量給他人帶去價值,別一昧無病呻吟。

憂傷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自己越陷越深,時而被一些莫名的情緒干擾。一個人心中沒有大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對人生沒有規劃,看不到整體,怎麼活,也難以逃脫“失敗”的魔咒,時感難過。

失敗不是他人賦予的,應該是自己給自己下的一個判斷。從此刻起,去好好活,從容而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