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好——讀《第九個寡婦》

最近看完了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

它主要講述一個揹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祕密的寡婦王葡萄,自幼在孫家做童養媳,土改時將被錯劃爲惡霸地主的公爹從死刑場上揹回,藏匿於紅薯窖幾十年的故事。

小說以寡婦王葡萄的經歷爲主線,寫了從解放前1944年到文革結束,王葡萄從14歲到將近50歲的年華,及30多年的中國世事變化。

這段歲月正是中國農村發生了紛亂複雜的變化的歷史階段,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嚴峻的人性人倫考驗,大多數人不得不多次蛻變以求苟活,而強悍樸拙、矇昧無邪的女主人公王葡萄則始終恪守其最樸素最基本的人倫準則,她憑着自己的勤勞和聰慧,使自己和公爹度過了一次次饑饉、一次次政治運動帶來的危機……

“沒覺悟”的王葡萄是整個時代變遷的見證者,但她卻又總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模樣。

她善待每一個她愛或愛她的生命。從至敬至親的公爹到奄奄一息的陌路人,從時愛時恨的男人們到憨態可掬的豬崽們,都曾從她那裏獲得慷慨到犧牲自我的恩惠。是她的,就是她的;該她的,就該她的;不該她的,她一滴不貪。這,就是葡萄在自己的世界裏所界定的規則,並默默地自行圓滿着。

王葡萄是個不到二十歲就守了寡的女人,她從不隱藏自己,從不戴虛假面具,無知無畏,只忠於那顆與生俱來一塵不染的菩提心,因而她能洞察人生的真諦是活着,認真快活地活着。

這個女人不同於孤苦的寡婦形象,她活得太真性情了。

對於她愛的男人,每個,她都愛得那麼真,卻又沒有任何的糾纏。快活就簡簡單單熱熱切切地快活,告別就痛痛快快大大方方地離開,從不拖泥帶水。

很毅然的將“二大”從死人堆裏將他背了回去,並匿藏在自家的紅薯窖內,一藏就是幾十年。

其間,多少次的饑荒,多少次的政治危機,都在她對生命的無限嚮往中而淡然離去,活着就好,我們必須活下去,無論有多難。

她就是靠着這種堅強的毅力幫着“二大”躲過了一次又次的危機,並最終等到“生命得以解放的那一天”。

在五、六十年代那麼艱苦的環境下,葡萄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是在揹負着一個讓整個時代無法置信的祕密的情況下,很聰慧的生存了下來。

活着就好。

那些難,那些苦,總有個盡頭。

葡萄用自己的所作所爲,用她的一輩子來證明了生命的可貴、可敬。

包括她把兒子挺偷偷地交給那羣因避世而雙眼未曾被完全矇蔽的侏儒們撫養。她知道以她的身份和能力無法養活兒子,但她必須讓兒子活着,只要活着,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文中也很多次提到,她沒有想過公公被發現了會怎樣,該怎麼辦,她只知道這個人不偷不搶,不該被砍頭,她只知道這個人是她爹,她就是要救他!

她的無知無畏和寬厚包容都是源自於一種矇昧,但正是因爲這種矇昧讓這個對時事不聞不問以及永遠那種抱着“總有一天會躲過去的”生活態度的女人活得灑脫而真誠。

葡萄給人一種堅定的力量,她什麼也不怕,什麼也難不倒她。

我被她那人性之善之美之純而感動。她強大而囂張、堅忍而嬌媚,其渾然不分的仁愛與包容一切的寬厚使其超越了人世間一切利害之爭。

某種程度上她公公孫懷清生活中的智慧教會她很多東西,如何讓豬長膘,如何度過饑荒,全村人都爲葡萄保守公爹健在的祕密,經常通過她給她“舅老爺”送喫的,雖然艱難,卻充滿了溫情。

從書中那些小人物的命運裏,我們看到了當時動亂的社會中,社會最低層人們的命運和在他們身上所顯現的最本質的人性,而這正體現了民間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這本小說不是歷史卻勝似歷史,它將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個人的傳奇經歷相結合,深遠的濟世情懷與濃郁的生活氣息相結合,在塑造人物命運的同時,將時代背景巧妙的結合了進去,通過小人物命運的變化去講述時代的變更,讓我們對當時的時代有了全新的認識。

值得一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