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境界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鷯佔一枝,反笑鵬心奢侈;兔營三窟,轉嗤鶴壘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謀大,趣卑者不可與談高。信然矣。

意思是:鷯鳥佔據着矮小的樹枝,反而嘲笑大鵬鳥的凌雲壯志太過於奢侈;膽小的兔子在地上刨了三個窩之後,轉頭卻嘲笑仙鶴的巢築得太高。

這也就是《莊子》中所說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如司馬遷所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當懸殊過大之時,隔閡與不解就會產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不可避免,但我們應當保持警惕,纔不會被時代所淘汰。人與人之間的人格不存在高低貴賤,但是人的思想和覺悟確實是千人千面。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白話文的意思是: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麼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有一樣東西叫做無影燈,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圈燈。當燈從左上角打過來的時候,自然就會在右下角產生一個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還有一個燈,那這個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燈,自然就更不會有影子了。《心經》裏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有陰影的地方叫無明。是什麼東西障礙住了你的所見,讓你產生了心理的陰影?那個障礙物是什麼?那個障礙物就是你的偏見,就是我們看問題時小知的角度。一個只有一個角度看問題的人,很容易陷入簡單的判斷。你批評任何東西的時候,你是否會有一個暗暗的自我覺察:有沒有可能我陷入的是一種意識角度問題所帶來的偏見呢?我是否落入了小知的角度呢?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這是莊子書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眼界隨着他的心界而不斷擴大,“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就是一個不斷拓展眼界,不斷提高成就的過程。確實,我們生活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中,人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和我們的眼光長遠有關的,你能看多遠,你才能夠走多遠。

《莊子》在“小知不及大知”裏面,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猜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很可能對於更寬闊意識雷達的人的視野來說,你還處在偏狹當中。而因爲這種偏狹產生的驕傲、憤怒、懷疑、不滿、妒嫉等情緒,都只是因爲“無明”。所以說糟糕的情緒不僅僅來自於糟糕的習慣,更來自於沒有打開的智慧。莊子所指的大知,也可以解釋爲隨時隨地地變換很多的角度,用不同的維度去看一件事情。


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之所以知道自己存在,就是因爲我們擁有質疑自身存在的能力。儘管這句話聽起來哲學意味濃厚,但同時也強調了一個事實,即“思考”是我們之所以爲人的根本。

也就是說,我們的思維越是清晰、高效且有條理,我們就越能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幸福與成功源自良好的思維,可如果我們的思維混亂、模糊且沒有邏輯,幸福與成功可能就會離我們而去。思維會影響我們的感受,所以多維度的思考問題,不守住偏見禁錮,方能客觀多維看待事物,擁有良好的思維模式,對於生活與工作都有極大的幫助,也是通向幸福與成功的方法之一,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


【詳參莊子哲學,哲思錄等,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