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出行方式


女兒隔夜便關照我,車子給她留着,她要用。

今早五點剛過我便起牀了。日常的家務不會因爲特殊情況而隱去,衣服還得洗,早飯還得喫,雞鴨還得喂。趕着時間上街給女兒買了早點,順路看一眼公交站臺上城際專線車的時間表。忙完已經到七點了。

原本半個小時的車程,換個出行方式,查詢過“高德”,要1小時21分。第一次路況不熟,還得再把時間往前挪,方爲萬全。八點半上班,七點從家裏出發去往1.2公里外的公交站臺。怕趕不上班車,先生騎電動車相送。還沒到站點,隔着馬路看見我要乘坐的專線車正關門、啓動,本能地狂奔過去,使勁揮手,門又緩緩打開了。城際班車間隔20分鐘一班次,若這趟錯過了,下趟便要等上20分鐘,我是掐着點過來的。氣喘吁吁踏上車,坐好。擡頭。車頭位置掛着一鍾,七點十分還差點。心裏喊一句:錯了。我計劃要趕的是下一班次的車。沒想到這趟車晚點了,而我早到了,兩相一湊,我趕早了一班車。也好,時間更從容些。

大概因爲晚點了,一路上師傅把車開得飛快,超車、急剎,仗着個大搶道、擠道,與那些小車堪堪擦肩而過,看得我都替他捏把汗。這個點的車上大多是年輕人,有瞌睡的,有玩手機的,誰也沒心思注意車外,應該是慣常乘坐此車的上班族,不像我這個幾年坐一回公交的人覺得新鮮。

我們方圓不足十里的小地方,一輛電動車足以解決出行大難題,且小毛驢靈活、敏捷,上得了快車道,進得去人行道,上班無堵車遲到之憂。鎮內活動騎小毛驢,離鎮自駕,雖風雨無阻,但時間成本太高的公交車從不在出行選擇之列。

今天不得已換個出行方式,隔夜先生便查詢好了路線,發我手機上。地圖路線標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輪到我這路癡,猶奈我何。專線車上下來,得換乘公交車,可眼前明明是公交站臺,地圖卻顯示,300多米外上公交。那就是說不是這站臺,但視線所及內沒有別的公交站臺。跟着步行導航,到達一處公交站臺,等着地圖上顯示的公交線路車到達,上車。不放心,又跟司機師傅確認了方向。因我有很多次車坐對了,但方向坐反了。不知是不是時間段不對,還是這路線本來就人少,車上竟然僅我一個乘客,像是我包車了,好闊氣。到了地方意外發現,下車點就是單位門口。

謹記先生的日常“教誨”:賊心不能有,賊眼一定要生。以後沒車用的事會常有,看看路邊有沒有公共自行車點,也是一種可選擇的代步方式。然後午間休息時,我繞着體育館走了一圈,發現大門口就有自行車點,而我每天駕車進出,竟然從沒注意到。我是既沒賊心,也沒賊眼,倒是一清二白之人。

聽說支付寶可以借車,我這鄉下人從沒借過,試着用支付寶掃了碼。“咔嗒”一聲,鎖開了。把車推出來。旁邊的大姐在還車,左試右試,始終還不了,看我這邊樁子空了,趕緊推過來。而我並不想騎車,只是想試操作一回。找了個空樁依葫蘆畫樣想還上,卻怎麼也還不上——車子始終沒鎖上。那邊大姐的自行車也還不上,打電話諮詢時,有聲音提示“您的車已歸還”,車子還了。而我試過了所有空樁子,始終還不上,最後大姐反倒是幫我叫來了師傅,處理了這棘手的問題。

換了個出行方式,過來了,踩點也踩好了,回去應該順風順水了,下回就該熟門熟路了,這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看來我還有成長空間,我心甚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