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以德报怨,那用什么来报德呢?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就是不压抑自己的怨气。如果心中有怨,又含忍不报,那怨始终在心里,总会有爆发的时候。

压抑得就久了,可能爆发得更猛烈,不可收拾;或者终身未报,那一辈子憋屈,也不可取。

“以直报怨”,既不是要你以德报怨,也不是要你以怨报怨,而是要你顺自己的心。我心里不能忘记那怨恨,那我就报复他,就是以直报怨,报复了,这怨就放下了;如果我心里已经放下了,没有了怨恨,那我不报复他,也是直道。

报怨以直,是要你心里没有余怨;报德以德,是要你心中还有余德。如果你心中有怨,却强求自己以德报怨,那反而是虚伪,是压抑,不必要。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点半了,我们还是来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论语《宪问篇》的第33章。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说的是什么呢?一匹千里马,也是良马,最值得称道的不是它的能力,它的力气,一日跑千里是他的能力,更重要的值得赞赏的是它的品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实是一个评判规则,能跑千米是它的能力,有能力的人有没有啊?可以说大有人在。

但是他这个能力能不能用到正地方上去,能不能对你好,能不能为国家社会民族做贡献呢?这是一个大问题。

比如我们说好马,它不单是跑得快,而且平稳,就像你现在开好车,你开多快,你都感觉到很稳当,有安全感。

有些车比较孬,速度稍微快一点,就发飘了,你在里边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控了,什么感觉啊,它是不一样的!

对一个好马来讲,遇到主人坠马或者有什么事,它会停下来,不安全,它也不让你走。总而言之不是它有多快有多厉害,而是它要和你一起厉害,对不对?

对于我们来讲,怎么样才能成为千里马,首先你要想成为千里马,你志向定下来,然后要有行动,光有行动,坚持两天就算了,那也不行!要坚持,而且正确的坚持,不走错路,然后一直勇猛精进。

那么我们能力上的可以修到的,然后品德上对自己也要有要求。

毛主席过去一直强调年轻人说要❤️又红又专,什么叫又红又专啊?

专是表示你能力比较专业,红是你有好的思想品德,两者结合才是我们真正要的人才。

这里面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说要德才兼备啊?如果德和才两者取其一的话,更要看中德,因为德才是人行天地间的根基。

有才无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他为你所用的时候会创造出价值,但是一旦他出问题,整个就会因他而毁掉,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的用人观就是有德有才优先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才无德一般使用,有才无德绝对不用。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呢,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一章。

这一章是牵扯到价值观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重要,什么最重要,我们如何去对待对我们不好的人。

这里面以孔子的以直报怨作为儒家的开头。当然了,相对应的还有道家的态度,还有西方圣经的态度,到底哪个对哪个错呢?

我们一起来先看看原文,然后一起共同来剖析一下。

论语宪问篇的第34章。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这里我们多次见到了,就是“有的”的意思。有的人,没有具体的指名道姓,不知道是谁了,但是知道有人这么问过,或问或说,就有的人的意思。

有人问:以德报怨何如?就是我用恩德来回应他的抱怨,怎么样?来向孔子讨教,

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和孔子同时代有个老子,老子比孔子更要岁数大一点,而且也非常的有威望。

他提出的观点就是以德报怨,有人就拿这个问题来像孔子讨教,那您是什么看法呢?是赞同老子的这个观点啊,还是不赞同呢?如果不赞同,你有什么相对应的策略和言论呢?

孔子就明确的回答说:如果以德抱怨的话,那么你如何报人家的德呢?就是别人对你不好,你用好来回应他,那别人对你好,你应该怎么来回应呢?

我想这句话是非常能够直击人心的,别人对你坏,对你不好,你用德来对待他。那别人对你好,你怎么对待人家?

大家也可以都可以想一想,一句话,点出了对方的问题所在以后,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样一说,问题就来了,那什么叫以直报怨呢?什么是直?

以德报德,大家都知道,就是你对我好,那我要对你更好。

中国有一句老话,大家非常清晰的知道,那就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就是别人对我们有一点好处,我们都应该记在心里面,而且要在机会成熟的时候,有能力的时候加倍的去报答他。

有的人在关键时候帮助了我,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记在心里面,有机会就报答他。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关系,把这一份爱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为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再说以怨报怨,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我加倍对你不好,那是以怨报怨。

如果以怨抱怨,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更不好,你对我更不好,我就对你更更不好。这样一来二去,关系只会越处越差,越来越糟,那么将会永无和解之日。

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话,会怎么样呢?你会发现你的心永远也平衡不了。你心里面只有负面情绪了,你就很难有一颗正直的心,那是相当危险的。

咱再来说说直,关于直,朱熹说:至公而无私就是直。张居正说:不避私嫌而废夫除恶之公典,就是直。意思是不要自己做好人,把公家惩罚恶人的法令废除了。钱穆说:公平无私就是直。

这三位先生提到的大公无私、公平,还有提到正义,这些词都是巨大的伦理问题。

每一个词都都不好定义,说要大公无私。但是很多恩怨都是私人恩怨,和公家没关系呢。

那怎么样算公平呢,别人对我不好是吧?我该怎么报呢?报多少合适啊?这是牵扯到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我想把它定义下来真的是很难。

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人的注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就是你心里觉得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压抑自己。

刘宝楠在《论语正义》里,就是这么讲以直报怨的,他引用了谁的呢?吴嘉宾的注,这个人是清代的大儒,和曾国藩是同榜的进士,后来在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战死。

吴嘉宾说什么呢?直就是不压抑自己的运气,如果心里有怨而不报,那怨始终在心里,总会有爆发的时候,压抑的久了呢,可能会爆发的更加猛烈不可收拾,或者终身未报,那一辈子憋屈,也不可取。

以直报怨,既不是要你以德报怨,也不是让你以怨恨报怨,那是什么呢?就是要顺应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心里不能忘记那怨恨,那就要报复,因为不出这一口恶气我就浑身不舒、难受,我这一辈子就擡不起头。这种时候就报复他,但是掌握度,别人打你一巴掌,你打人十巴掌,出了问题要注意度的把握。报复完了赶紧放下,别在心里记一辈子,事很容易过去,但你这个心理负担很容易会绵延很久,那才是真正致命,过去就放下。

如果说刚开始我很愤怒,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我觉得也没什么嘛,觉得他不懂事,反正这个人心胸窄,我不和他一般见识,心里面对他已经没有恨了,那么就是不报复他也无所谓。

他事后后悔了吗?这样做他不对?那是他的问题!我没有怨恨了,所以说我也就不再报复了,这样好不好?也好。

因为虽然我们没报复,看起来没有出这口气,但是由于我心中已经没有这口气了,所以报不报的又有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所以对于别人的怨,对我们的不好,我们要忘掉它,早点忘掉它,能直接忘掉当然好,如果不能直接忘掉,报复完以后赶紧忘掉,不要老是积怨在心。

别人对我们的德,我们也要永远记在心里。比如说关键时候有人帮忙。

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位为战友,我们007的班长,她当时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来帮我梳理我的过去,让我放下过去,面对未来。

所以说有了他那一次的对话,才有我现在这几年的一直孜孜不倦的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所以我一直很感恩。

三四年过去了,马上就四年了,我从来没有忘掉过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问候,然后发个红包,199 、188.88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

关键时候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人是要以德报德的。

讲了那么多理论,我们再来说一点案例。

在2020年4月1号的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有4个人失业青年,他们潜入了南京的一栋别墅里去行窃,结果被发现了。

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这个人当时任中国中德合资公司亚星-扬州亚星奔驰公司的外方副总,就是这4个人把普方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全部杀害了。

案发以后,这4个小子18到21岁,凶手当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按说杀人偿命,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普方,这位德国人的母亲,从德国赶到了南京。在法庭上,这位母亲看到了这四个杀人犯,不是那种穷凶极恶之徒,而只是刚刚成年不久的一帮小混混,或者说普通人,并不是惯犯,也不是恶犯。

而且这四个青年并非是预谋杀人。他一开始只是想偷摩托车,但换来的钱不多。看到这个广告,得知玄武湖畔的精英御花园,是南京最高档的别墅区,他们只是想洗劫一下,结果没有东西偷,选择了普方领居家。那普方一家察觉了行动,两方言语不通,这帮人怕被别人发现,因此起了歹意,要杀人灭口。

了解了案情之后,普方的母亲做出了让中国人觉得都不可思议的决定,就是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死刑,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没有死刑。而且即便让他们死了,普方这一家四口,老婆、孩子,有儿子有女儿,也不能活过来。

对于普方的母亲来讲,我想这也叫以直报怨,她已经放下了这4个孩子杀害自己儿子的恶行,而是理解他们也不容易,并不是存心作恶,应该可以放他们一马,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是,江苏省高等法院没有接受普方家属的求情和嫌犯的上诉,按照中国法律维持了死刑判决。中国法院做的对不对呢,应该说是对的。

为什么?这符合张居正说的那句话:不避私嫌而废夫除恶之公典。

如果杀人不偿命,这一家庭可以原谅,那其他家庭能原谅吗?

很多人看到,既然杀人都不致死,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动不动杀个人玩呢!那是很危险的,对于整个社会它是不利的,所以国家依然维持原判。

在南京的德国人,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以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够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由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他们说,如果普方在世,他一定是第一个参与这项公益活动的人。

那这一块来看,就是德国这个人有点以德报怨的意思。当然了,也是以直接报怨的表现。能够有这种精神是相当不简单的,这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他们这样的胸怀,所以以直报怨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有的态度。

讲完这个故事,再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故事,唾面自干。

这也是一个对待别人怨的故事。

中唐以后,中国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叫娄师德。

他在中央为官,他的弟弟将到代州去任太守,做地方官。

上任之前,弟弟向他辞行,娄师德说:我们娄家受国家朝廷的恩惠太大,我俩兄弟们现在都在做官,一般人会批评我们世家公子比较骄傲,傲娇,你出去做官,千万要认清这一点,多多忍耐,不要为我们娄家丢人。

他弟弟就说:这点我知道,如果有人要向我吐口水,那我就自己擦掉算了,我也不去报复他,打击他。

娄世德说:这样做还不够,你把它擦掉,还是有怨,给人家难堪。

弟弟说:我懂了,我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了。

娄师德才说:这就对了!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德报怨,好不好啊?要看你怎么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有多大的修养!

想一想我们普通人,别人朝我们吐一口唾沫,你恨不得打他三拳,打的他满地找牙才能解心头之恨,你凭什么呀?你侮辱我!一般人做不到这样的修养!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因为人家身居高位,该有的都有了。对自己的修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实也是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告诉自己修德修身的功夫。

别人因为我们身居高位而嫉妒,还有不满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说你再以牙还牙,睚眦必报,那么会激起更大的愤怒,这样的话让他们心里好受一点,各自都能够过得去,这是一种修养的表现。

而事实上大家想一想,他是太守,身居高位,谁敢去吐他唾沫,我相信没有人敢。难免会遇到一些争权夺利的事情,他忍一忍让一让,或者采取相应的办法,这个事也就化解了。

所以关于如何对待怨,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里面最好的我也比较认可的,就是以直报怨,就是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我们就按照这个办法来,不要压抑自己。如果你对他的怨也报着很大的怨,那就不妨报一报,把握度。如果说你已经放下了,那么你以德来报怨也未尝不可。

但是最好不要过分的以怨报怨,否则的话关系只会越来越差,对我们没有好处。

我们要能够明辨是非,能从更高维度上来看,更高的格局上来看。当你站得高了,你的心胸大了,可能有些事儿都不叫事儿了,这样的话我们心就会平静很多。

否则恩恩怨怨老是记在心里面,我们全部是负面情绪,那你如何过好你的日子,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情,我们怎么样才是最关键的。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早晨6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就是孔子晚年有一天也感叹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可能呢,大家都那么尊重你啊!孔子说,你们知道我我有什么好值得称道的地方吗?一不愿意天,二不尤人,第三是下学而上达,能够真正懂我的人只有上天。

这到底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深意呢?我们明天早晨6点半了,一起学习和探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