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因爲別人的眼光,一點點的喪失自我

若如 情緒及心理研究所  

你是否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是否經常不自信,你是否會因爲別人的一句話,就去改變自己。

人生那麼長,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人在乎你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你的委屈要自己消化。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爲最終你要失去它。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一點一點喪失自我的呢?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自我迷失呢?

一、我們爲了更好地融入羣體而磨平了棱角

社會心理學提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規律:爲了滿足安全、支持、歸屬感等心理需要,我們都會想要融入羣體當中,這個羣體可能是你朝夕相處的三五個朋友,也可能是你周圍的街坊鄰居。

總之,我們誰都不想被視作格格不入的人,被排斥在羣體之外。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社會支持與人際溫暖,減少了孤獨感的產生,但是也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沒有個性,發生“從衆現象”。

心理學上認爲,從衆現象以及從衆心理指的是我們的行爲、態度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受到羣體的支配。

從衆效應雖無對錯之分,但對個體的成長和事業發展,顯然弊大於利。

因爲它扼殺了個人的獨立意見和判斷力,束縛了人們的思維,使人變得墨守成規,沒有主見。

所以,盲目地隨從他人,對個體和社會都有很多的負面影響。

二、習得性無助導致自我效能感降低

“習得性無助”最開始起源於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讓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狗接受輕度電擊,當鈴聲一響,狗就會被電擊。

漸漸的,狗意識到掙扎是沒有用的,便放棄了掙扎。

將狗籠子的門打開後,狗也無動於衷,因爲這個階段,狗對電擊產生了習得性無助。

經常受到挫敗的人往往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最終放棄努力,徹底放棄對自己命運的掌控。

從衆和習得性無助會讓我們逐漸放棄自己本來的追求,一步步喪失自我,變成一個渾渾噩噩、缺乏追求、自己最討厭的人。

想要克服這種心理效應的影響,一定要更堅定的做自己,切勿因爲偶然的失敗而全面否定自己。

亦舒曾在《忽而今夏》裏說,“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生活得更好,乃是爲你自己。”

你的驕傲不要去爲世人證明些什麼,你的勇敢也不必因爲他們的阻攔而停下自己的腳步,你就是你自己,不一樣的熾熱而又絢麗的煙火。

別人的眼光只有關於他們評判是非對錯的標準和態度,與你的人生又有什麼關係呢?

END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能力,而是情緒

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爲太貪婪、慾望太重

【情緒】|如何用錢買快樂|有錢就是快樂?|工資多少才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