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碎碎念

最近百合花開,量大。

上上下下洗手間,客廳書房臥室都擺,處處甜香。

一、

讀書34《問學諫往錄》

35《秋園》

女性版活着。

36《被隱藏的中國》

題材很好,出於對地緣政治和邊疆的好奇而一讀。

文筆太差,遊記的題材,相對何偉差太多了。

很多都是個人的感受,但是又沒什麼觀察。

對於問題的分析,又確實有一種西方人居高臨下指指點點的感覺,不客觀,更不深刻。

所以,無論在滿足好奇心,還是深入觀察,都沒有達到。

要不是分成西北西南東北這樣四章,早就棄讀了。

二、

閱讀都是一個博與約的問題。

其實兩者都對,看個人情況。

個人而言,我更認同由博而約,《問學諫往錄》蕭公權說的先放眼看書。

閱讀量確實是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

讀書多了,知識能勾連起來——我個人特別喜歡那種貫通幾個學科,深入淺出的學者,很開竅——然後才知道哪樣感興趣。

如果認真算,一年一百本,通過迅速閱讀、跳讀,不是問題。

累積到幾千本閱讀量的時候,就算有點東西了。

我自己盤算,上千本是沒問題。

可好多是小說啊散文啊什麼亂七八糟的。

大概青少年時期閱讀量高,但是亂翻書,文學爲主。

現在爲什麼自覺地補課,讀通識書,看歷史類。

就是覺得文學的東西,看多了,都是這樣。

除非再學習文學理論,不然終歸偏向於消遣。

一門學科入門的經典也就幾本,挑感興趣的類型讀一下入門書,加上通識,算下來沒幾本。

然後再稍微深入一些,讀相關經典。

比如中國歷史,二十四史沒可能全讀,縮減到前四史,甚至只是史記,然後通鑑。近代的錢穆國史大綱,呂思勉通史,張蔭麟中國史綱……公認也就那麼幾本,然後再擴展,蔣廷黻,郭廷以,再延伸梁啓超嚴耕望,繼而入政治思想,政治體制如蕭公權,近代史……算下來沒多少本書。

像中醫,看下教材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大致有了概念,然後再深入傷寒論四大四小經典,兼以醫話醫案。

先得有了基本的認知,才能找到興趣點,去尋找材料,繼而解決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