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一場面試——從面試官角度分享

1.

最近看到兩句話,

  1. Hire for skill. Fire for behavior.
  2. Join for dream. Leave for manager.

英語原文簡潔、直擊重點。硬要翻譯成中文,就是:

  1. 公司因爲技能而招聘一位新員工,因爲(不恰當的)行爲,解聘員工。
  2. 人才由於夢想加入公司,由於主管離開公司。

值得每一位職業經理人思考。

先說公司招聘。作爲主管,你招聘選人的時候,只關注候選人的技能嗎?有沒有關注過人品和文化契合度?

當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別說短短一、兩個小時的面試了,就算在同一屋檐下,由於立場不同、合作模式不同,很多行爲方式,也不容易被發現。


再說人才,願意外面看機會的,誰不是多多少少有一些職業理想,希望通過公司的平臺實現自己的纔會和抱負。

實在是一開始就抱着混喫等死想法的人,應該可以在面試階段就被識別出來吧。

爲什麼一腔熱血加入公司,走着走着,心就涼了?

人才主動離職的原因無非三種:

  1. 更好的發展平臺。
  2. 更高的收入。
  3. 和現在的主管相處問題。

如果說前兩個原因的拉力(pull),第3個原因就是推力(push)。

就像婚姻中遇到小三、出軌,搞得雞飛狗跳。根本原因,到底是因爲婚姻先出現了問題(push),然後再出軌找的小三;還是先有的小三(pull),才導致婚姻出問題?

2.

鋪墊這麼多,其實今天是爲了交一篇作業。

去年,公司HR組織主管們參加“目標選才”培訓。參加完了,需要分享心得收穫。

我最近面試了好幾位候選人,最後選定了心儀的候選人。

剛剛盼星星、盼月亮地把新人盼來。短短兩週,合作得非常愉快。心裏暗暗得意,選得不錯。當然,運氣成分肯定是有的。

具體,當時面試時,用到了培訓課程的哪些面試技巧?先讓我說一個故事。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吧?

書裏面有一段,張三丰教張無忌學太極劍。

張三丰問:“無忌,我教你的還記得多少?”
無忌:“回太師傅,我只記得一大半。”
三豐:“ 那,現在呢?”
無忌:“已經剩下一小半了”
三豐:“那,現在呢?”
無忌:“我已經把所有的全忘記了!”
三豐:“好,你可以上了…”

張無忌學太極劍,不記招式,只是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

看完一路劍法,已忘記了一小半。低頭默想之後,已忘記了一大半。再看張三丰演練一遍,再經沉思玩味,終於忘得乾乾淨淨。

當全部忘記之時,也是學成之時,綞以之力克強敵。由記得轉化爲有如本能一般,終能不受原來招式所限,隨意出招自成章法。

說會這個“目標選才”培訓,我去年就上完了,現在要具體分享知識點,我可是一個都想不起來了,但是,從這次的招聘結果,我多多少少還是沒白學,嘿嘿。

3.

參加培訓是一方面,實際應用是另一方面。

當你連續面試了好幾位候選人,你心裏就會有個分別了。人和人、真的很不一樣。

正如《賣油翁》道:“無他,唯手熟爾。”

沒有被選上的,並不是說ta們不好,只能說,不適合目前這個階段,我對這個崗位的期待。

當年馬雲找不到工作,最後創辦了阿里巴巴。

這次沒有選上的候選人,沒有來這裏,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

當然,我也許也想多了,就算offer了,人家也不一定要來。

不管怎麼樣,我很認真地把對每一位候選人的反饋都給到HR,希望這些反饋都通過獵頭給到所有的候選人。

我也作爲候選人,參加過一些面試,有拿到offer沒有去的、也有被拒的。這都很正常,這就是人生。所以,我瞭解,被心儀公司拒掉的難受。最重要的,是從每一次面試中學習和成長。

從我的角度,我尊重每一位前來面試的候選人。人家花時間、花精力,過來了解公司、瞭解這個職位、交流分享了很多。

每一次面試,我也從不同的候選人身上學到很多。

4.

雖說人各有志,並不是說創業一定比打工高級多少,但所有職場上的追求,每天過得開不開心,最後都回到兩個問題:

  1. 你有沒有找到工作的意義。每天是什麼驅使你起牀、去公司工作?
  2. 你在工作中,有沒有好朋友?和你共同完成一個目標?

有各種職業三葉草模型。最經典的就是:
1. 你擅長做什麼(能力)
2. 你對什麼有熱請(興趣)
3. 是不是符合公司的發展(價值)(大白話:誰來爲你的特長和興趣買單?)

完美的職業,就是找到這三個點的融合。即,這件事情,你有能力做、你有興趣有熱情、還有人買單(有公司給你付工資)。

這就是,我面試候選人的心法和考察模型。


職業三葉草其他的狀態,咱們來排列組合一下。
第一種情況:有能力、有興趣,沒有價值,是失落。

沒有辦法生存呀。

比如我吧,我的學習能力強(能力),我很喜歡讀書(興趣)。但是我一個人在家光讀書,沒有人給我發工資呀(對社會沒有產生價值)。

所以,我必須得出去找份工作、獲得收入,養活自己和兩個娃。

第二種情況:有興趣、有價值,沒有能力,是焦慮。

情況有點悲催。

比如,公司想找一個數據專家,你也對數據方向的工作感興趣,但是你能力不行,那也白搭。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公司要招的,是一個馬上就能上手幹活的人。

我最近面試遇到的候選人,也遇到這樣的情況,ta的溝通和管理能力都很強,sense也非常好,但是,缺乏崗位必須的硬技能,是死穴。

我這邊待招崗位目前的情況,不可能找一個人,慢慢培訓你上手,我要的就是一個來了馬上就可以幹活的人。資本家公司,沒辦法呀。

第三種情況:有能力、有價值,沒有興趣,是厭倦。

這也很悲催啊。

還是用上面的例子。公司需要一位數據專家,你也能勝任這份工作(能力匹配)。偏偏,你不喜歡搞技術,你喜歡搞些別的。雖然拿着高薪、幹着能勝任的工作,但心裏不爽啊。

想到最近的新聞,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最近卸任拼多多董事長,投身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去了。

好羨慕這樣的狀態。

5.

茨威格在《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一書中寫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幸運。

首先,要找到使命。這件事,就不是這麼容易的。很多人渾渾噩噩一輩子,這麼過去了,都沒想到“使命”爲何物。

其次,就算找到了使命,你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能力,去和你的使命天人合一?

這可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呀,這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像黃老闆,實現了財富自由,ta可以放下商業俗世,投身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而我們普通人呢?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你首先要保證不餓死。

有沒有直接上升到需求最高層次,不管餓不餓肚子,直接自我實現的人?

當然有!比如,咱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一窮二白時,就可以投身革命、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啊。人中龍鳳,古往今來有幾個?中國能稱得上聖人的,上下五千年,也就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兩個聖人,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孟子只是亞聖。

6.

今天分享了面試體會。總結一下。

  1. 記得,公司“Hire for skill. Fire for behavior.”作爲主管,把好面試關,爲公司招到合適的人才。

  2. 參加了面試技巧培訓,那只是“術”,正真的“道”,在於坦誠、在於你要非常清楚,你/公司想要一個怎麼樣的人?面試的過程是匹配和核實的過程。尊重每一位候選人。

  3. 面試時,可以用到各種模型來考察,比如,用職業三葉草模型。

最後,面試只是開始前的開始。真正的開始,是新人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個月、前90前、前半年......你要幫助ta儘快上節奏,一起實現公司的目標。

要記得:人才"Join for dream. Leave for manager."

你要做個好老闆,不要讓手下因爲你,離開公司。

在我的標準裏面,衡量一個好老闆重要且唯一的標準:如果哪天你要離開去一個更好的平臺發展,你的手下願不願意和你一起走。

這個問題,你可以捫心自問。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資深候選人換工作時,背景調查到前下屬,常問的問題。如果問到你之前的下屬,你猜,ta們會怎麼說?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