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法幫你解決效率和品質難以兼得的問題

不知你是否遇到這樣的場景,領導週五快下班的時候讓你下週一一早出具一份某個項目的方案,你好不容易加班加點犧牲週末時間完成方案,呈給領導。領導卻不滿意,責令限期修改。

或者說,你一天都在忙碌,但是等到晚上,除了心累身體累,都不記得自己一天忙忙碌碌到底做了什麼,沒有絲毫的成就感。

遇到這樣的事情,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

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忙忙碌碌卻無法取得領導滿意的成果;拼命努力想做好工作但卻總是做不好。

怎麼解決忙碌卻沒有成果,拼命卻依然得不到認可的問題呢?

《麥肯錫高效工作法》裏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

《麥肯錫高效工作法》的作者大島祥譽是麥肯錫資深合夥人。這本書是大島祥譽根據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撰寫的,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幫助你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取得令客戶和領導滿意的最大化成果,真正解決了效率和品質難以兼得的問題,其中的核心方法就是最小化思考法。

什麼是最小化思考法。

用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成果的思考法。

所謂“最小的力量”,是不要做太多事,把時間和精力最有效而且最小限度的進行分配,即專注最重要的事情。

“最大的成果”指做這件事情取得價值。

這兩個關鍵詞告訴我們,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選擇的目標物目標結果的價值。

如果不會選擇,什麼事情都做,忙忙碌碌未必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如果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對我們來說不重要的事情上,或者以爲重要其實不重要的事情上,最後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面對整個的人生規劃,還是面對某個具體的問題,最小思考法都能提醒我們要提前思考,因爲最小思考法不僅是一個方法,還是一個原則。它時刻提醒我們:只有聚焦於有價值的事情,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我有兩個朋友,小A是見什麼好就學什麼,每個週末都很忙,穿梭於不同的城市學習不同的知識,這些年市面上流行的知識她基本都學過:理財、時間管理、disc、生涯規劃......錢花出去很多,卻沒見什麼成績,更別說成爲斜槓有經濟收益了——結果跟初衷完全不一樣。

另一個朋友小X,她對寫作很感興趣,就專注於寫作,從最開始的公益分享,到現在的收費社羣,對接出版社等等,早就把之前學習寫作的一點點錢幾十倍的賺回來了。

他們倆就是對是否需要聚焦的最好闡釋。

我們的努力不僅要聚焦,還要聚焦於有價值的事情上。

什麼是價值?

每個人的具體界定可能不一樣,但是不管怎樣,價值一定是能夠給對方提供好處,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這個“對方”除了指客戶、工作對象,有時也指自己。

就像小X,她聚焦於寫作,但是不是自己寫,而是教別人寫,幫助別人改稿子,對接出版社,這就是在幫助別人提升寫作水平,解決別人找不到發稿渠道的問題,是既提供好處,又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實現最小化思考法呢?方法很簡單。

1.羅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2.找到最應該專注力量做的事情

3.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完成

比如我,最近要開一個三小時的拆書課。我用最小化思考法的步驟完成,首先就是要羅列需要解決的問題:文案宣傳、準備內容、準備課件、物料、學員手冊........

然後,在這一堆事情中,找到我最應該專注力量去做的。當然是準備內容啦!在這個內容爲王的時代,內容漂亮了,一切都跟着漂亮;內容做不好,其他事情做得再完美,都是失敗的。

找到關鍵任務了,接下來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了。於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起無人打擾的高效時光,認真準備課程內容。

可能有小夥伴會說,第一步和第三步很簡單,關鍵是在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如何找到“最應該專注力量做的事情”呢?

確實,最小化思考法的關鍵,不是思考“應該做什麼”,而是思考“什麼能夠產生價值”。什麼能夠產生價值,這是需要進行假設-驗證的,下次跟大家分享。

人生短暫,但是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一定要學會取捨,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最能夠產生高價值的事情上。

最小化思考法,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該時刻被用上,它不只是一個方法,更應該是我們行事的準則。

問問自己:現在最應該專注力量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