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孤独:回归自我4》(585)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孤独:回归自我》书中的第四部分:唯有在孤独中, 才能与自身的灵魂碰撞出火花。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说过:如果一件作品充满了完美的和谐与一致,就意味着它是一个艺术家的独立之作。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总是能够脱离人群一个人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避免和他人产生交集。人们习惯性地在他们身上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而现实中很多艺术家、作家等天才往往便是在这群人中诞生的。这些人偏爱于独来独往,不轻易与人构建多余的亲密关系,孤独是他们创作的温床,是灵感迸发的源泉。

正如书中弗兰兹·卡夫卡那样的作家一般。

尽管卡夫卡一生中结交过很多朋友,但他仍然会与他们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曾坦言: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他也无法与他们之间没有边界的推心置腹的交流。因为好朋友之间,也要有界限和距离。

对于卡夫卡这类懂得孤独的人而言,时常使自己保持孤独是守护自己内心净土的另一种方式。

但也正因为这种性情,卡夫卡的情感道路也注定崎岖坎坷。

但有爱的灵魂终会相遇,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他曾和一名叫菲利斯·鲍尔的女子相恋长达五年之久。

然而与普通热恋中的情侣不同的是,他们彼此理解,在这五年之内,他们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两只手,每次见面的时间更是短到一两个小时。他们的关系几乎全靠书信来维持。

每当卡夫卡收不到书信或稍有延迟,他就会焦躁不安,可当菲利斯·鲍尔真正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表现出不在乎,而这种心理会在写作时达到高潮。

卡夫卡曾在书信中告诉菲利斯·鲍尔,他说当一个人在写作时,无论怎样孤独都还不够孤独;四周再怎么安静,都还不够安静;即使是漆黑的夜晚,也还不够黑暗。

写作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其个人化、私密化的活动,一个好的作品绝不仅仅只是流露于生活表面的情绪,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披露的过程中悟出真谛。

所以卡夫卡才写出了那么伟大,又直指人心的作品,因为他在孤独中,找到了时代的声音,灵魂的声音。

人们在面对他人时,是惯会伪装的,唯有孤独才能让那些天才作家、艺术家等卸下防备,一头扎入浩瀚的内心世界追寻灵感。

类似的孤独者还有安东尼·特罗洛普。年少时的他因家境平寒交不起学费而被同龄人孤立、歧视。

年幼的他只能自己给自己设计幻想游戏,将幼小的心灵世界寄托在幻想的空中阁楼内,直至成年后依旧保持着自己习惯,并习惯性地用自己构建的浪漫遐想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这是一个极其孤独的过程,却也是心灵的寄托。

倘若没有这样的孤独幻想,安东尼·特罗洛普也未必会有将来的成就。若不是那时对虚构的故事迷恋,自然也不会一部部小说的面世,更无从写出让众多作家都望其项背的著作。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我们要的是正确的处理孤独,把握好分寸,过分的孤独是自闭,而不懂安于孤独也会令人迷失,所以你能收获多少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孤独的态度;孤独亦是一条道路,它是一个人朝圣的必经之路;孤独更是一种高度,所能触达之处必是心之所向。

无数人归于合群、甘于平庸之时,总有人会选择在孤独中积蓄力量,倾力一搏以达山峰。往往越是成熟的人越是能够忠于孤独来成就自己,致使自己空虚的灵魂达到饱和。

孤独就像黑暗中的火苗,它指引着我们摸索前行,它是我们内在的修炼和重塑,唯有在与灵魂猛烈碰撞后,才能绽放出动人心魄的火花。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孤独:回归自我》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