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263天早安问候。

    武志红老师把关系分为“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说的是一个人从“共生”到“分化”到“个体化”,完成分离个体化,自体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这一说法也包含了我们与原生家庭之间所有的关系阶段。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是我们离开父母,脱离原生家庭关系,发展新关系的必经之路。

      “一元关系”就是一个点,是我们与父母“共生”、“融合”的关系。

      婴儿0-6个月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但很多成年人的关系模式依然在“共生”的关系中。这是源于我们一直没有跟妈妈分离,跟妈妈在“共生”的关系里。

      我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也会表现出未分化的“共生”关系,这样的需求,会带来现实关系的痛苦和困难。

      “二元关系”是一条线,进入到“分化”阶段,我们与妈妈的关系不再是一个整体。

      婴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之间有界限,是不同的两个人,开始出现“自我”和“非我”的意识,形成自体表象,用来区分客体表象。

      我们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黏连的关系,而是有一段距离的关系。

      我们和妈妈在一条绳子的两端,有距离,关系有分化,但也有投射和认同。

      有投射,关系的双方就会拉开距离,站在绳子的两端,用距离保证彼此不受伤害;有认同,关系的双方就会靠近彼此,享受亲密。

      “二元关系”在这两种状态中摇摆不定,一会失衡,一会平衡。

      “三元关系”形成一个空间,是我们与父母早期三角关系的延伸。

      婴儿第一个与妈妈建立关系。后来婴儿逐渐发现,它与妈妈之间还有一个爸爸,小女孩喜欢爸爸,小男孩排斥爸爸。爸爸作为另外一个客体,闯入婴儿与妈妈的关系中。

      人格健全的父母,接纳、允许孩子表达喜欢或者排斥,营造健康的三角关系,孩子的内心会有内化稳定的三角关系,形成有空间的“三元关系”。

      “三元关系”中充满“俄底浦斯期”的灵活和自由。这样的人际关系,即能表达情感又能表达不同的观点,允许爱意流动,也接纳恨意存在。

      有空间的关系充满弹性,真实而流动、平等而尊重,这样的关系才会滋养着生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