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御柳寒食節

        過去,在我的家鄉人們只過寒食而不過清明,清明就是一個普通的節氣而已。如今清明的名氣卻越來越大,早已掩蓋了寒食節的光環,以至於現在的年輕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寒食節,也叫禁菸節、冷節、百五節,一般在清明的前一天,在中國民間是第一大祭祀日。它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紀念介子推而設置的節日。


        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爲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爲君後,分封羣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

  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爲官,躲藏山裏。晉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爲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人們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喫冷食,故稱寒食節。

        清明隋唐之前僅僅是指區分季節交替和農事運作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算是節日。而寒食作爲由來已久的節日,則有禁菸火、喫冷食,祭祖、蹴鞠、盪鞦韆和鬥雞等風俗。

        我有時癔猜,清明蓋過寒食的風頭也許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小杜”----杜牧。

        大詩人杜牧詩賦皆佳,在晚唐乃至後世都是文壇的佼佼者。也正是因爲杜牧太出名了,所以他的名人效應也就特別明顯。文采飛揚的一篇文章、一句詩詞足以讓天下人等引以爲範,至於陳述內容是否複合歷史原貌自是無人深究。清明壓過寒食杜牧是幕後推手之一雖說是我的億猜,卻有根有據,並非空穴來風,隨意給“小杜”扣帽子。


        杜牧有一篇家喻戶曉的文章叫《阿房宮賦》,裏面有這樣一句:“楚人一怒,可憐焦土。”就是說阿房宮是楚霸王項羽領人一把火給燒了。這令“蜀山兀”,“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竟這樣毀於一旦,足足令後人痛心了一千餘年,項羽更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縱火犯。但後來考古發現,那座被杜牧捧上天的阿房宮壓根就沒建起來,項羽縱火案純屬無稽之談。正所謂“三人成虎”,項羽火燒阿房宮的罪名卻早已在民間坐實了,抹也抹不掉了。你說項羽冤不冤?估計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這個後俊杜才子。杜牧這癖好也正是我猜度的重要依據。

        其實早在隋唐以前大家就把寒食節過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了。這一天,大家又是喫冷食,又是祭祖先,又是踢球、又是盪鞦韆,有文化、有內涵、有修養、有趣味。後來杜牧大詩人來了,他也許是去野遊,也許是走親戚,反正隨口吟了一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詩一出洛陽紙貴,弄得滿世風雨。凡是睜眼的人無不讚嘆:清明真美啊!美在細雨紛紛,美在柔腸寸斷,美在牧童遙指杏花村的一瞬。可誰也沒想到這首千古絕唱把個清明推上了歷史的巔峯,卻讓普及民間的寒食尷尬寥落,安然神傷。所有的東西被清明奪了個乾乾淨淨,從此寒食鉛華褪盡,清明粉墨登場。杜才子又一次用一隻筆改寫了歷史,把文學的利劍舞得天下無敵。

        杜牧的兩次橫空出手,足以證明什麼是文學的強大力量。正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小杜,佩服!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小時候過寒食節的情景。這天孩子們一定要早早起牀,在太陽未出之前就要跑到田野裏去找一種叫老鴰花的植物,把它尚未開放的花骨朵採下來與柳條一起插在屋檐下,邊插邊默唸:“老鴰花,老鴰花,吊屋下,蠍子蚰蜒不敢到家。”然後才能去喫餅卷雞蛋。一張油餅兩個雞蛋,撒上芝麻鹽,狠咬一口,滿嘴留香,很是過癮。

        吃了餅卷蛋,然後拿着染了紅色或上了五彩的熟雞蛋去找小夥伴碰蛋。“碰蛋”是寒食中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雞蛋碰得砰砰響,孩子笑得咯咯爽。蛋碰碎了的算輸,完好無損的再去碰別人的,輪幾圈後,沒有一個雞蛋是完好的,最後當然都入了自己的肚子。若是寒食節這天能夠得到一個雪白的大鵝蛋,那纔是孩子們最幸福的時刻。一個大鵝蛋足以讓周圍的小夥伴羨慕許久,也許整一年呢!有些孩子的彩蛋破了也不捨的喫,留來留去留最後變得臭烘烘,就哭着喊着讓父母賠。哪個父母捨得賠啊,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雞蛋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家人的錢袋子、小金庫,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得從裏面出呢。


        碰蛋用的雞蛋得染得紅通通或花花綠綠,色彩斑斕。得看着喜慶,覺得堅硬無比,只有這樣纔可能碰破所有人的蛋,而自己的卻能保持完好如初,從而贏得冠軍的美名。彩蛋被裝在精心編織的蛋網中,小心翼翼地提着,這樣更漂亮更裝門面。一個織着漂亮花紋和圖案的蛋網是孩子們寒食節最好的禮物,也是自己媽媽心靈手巧的佐證。


        寒食節當然還有一個重要而莊嚴的儀式那就是祭祖。寒食祭祖與其他時間祭祖不太一樣,那就是多了爲祖先墳塋添土的活動。大清早就要爲墳塋除草培土,把周圍打掃得乾乾淨淨。到了下午,再去壓墳頭紙,焚香燒紙錢,磕頭祭拜。因爲寒食節需禁菸火,所以在我們這裏一般是不會放鞭炮的。除了祭拜祖先,剩下的時間就是大家的了。一家人插了柳條,吃了餅卷蛋,碰了彩蛋,就領着帶着柳條項圈的小狗去盪鞦韆了。

        盪鞦韆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寒食節娛樂。兩棵大樹紙間可以吊一個又高又大的鞦韆,埋兩根木樁也可以吊一個小一點的鞦韆。技術高的可以站在鞦韆上用兩腳踏實鞦韆板,兩腿用力前後的登伸,甚至能夠把自己與鞦韆一起送上高高的樹梢,那叫一個驚險,真叫一個刺激!小孩子不敢蕩這樣的大秋千,就坐在鞦韆板上,由長輩或同伴用手來回推着蕩。周圍的人高聲喝彩,盪鞦韆的人興致高昂,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在每一個村莊的上空盤旋迴蕩。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我站在迷濛的細雨中,感受着輕寒的曉風,思忖着剛剛過去的寒食節,甚至對筆如刀的杜牧有着一絲的埋怨。可當清明節已是法定之時,又怎能責怪杜牧的霸道以及年輕人的健忘呢?摘老鴰花、插柳條避毒蟲,碰彩蛋,盪鞦韆的舊俗自己不是也已淡忘了嗎?唉,漸行漸遠的又何止是這寒食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