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书》”,就是《尚书》。高宗,是商朝的高宗武丁,是一位传奇君主,开创了史称“武丁中兴”的盛世。

后人考证,“谅阴”,就是“梁暗”,暗,音ān,就是庵,就是庐,搭个茅庐。

子张问孔子:“高宗武丁,继位居丧,住在草庐里,三年都不说话,为什么呢?”

孔子说:“岂止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薨逝,新君继位,在居丧三年期内,国君是不理政事的。百官总己,总摄己职,自己管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呢,听命于冢宰,就是太宰,宰相。”头三年,新君不管事,宰相管事。三年后,守丧期满,新君才亲政。

武丁三年不说话既是忠贞的孝道、坚韧的毅力,又是高超的政治权谋。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6点半了,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这一段很长,其实是讲述了一个故事,说孔老夫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天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击磬,是一种乐器,敲打石头。因为他本人深通音律,敲什么都带着节奏,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来。

这个时候有一个挑担子的,挑担子的,大家一听就明白了,就是底层人士,普通老百姓。但是这个人又非常的不普通,因为他也精通音律,能够从孔子击磬的声音里面听出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刚开始一听,这个挑筐的人就说,这个击磬的人,是一个有心人,击这个磬,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

听出情绪是本事,能够听出具体是什么情绪,那就更是本事了。

就像我们以前给大家介绍过,说孔子去学琴,向师襄学习,不断的去精进,精进到最后,他就能知道这这个曲子是谁谱的,并且是为了什么谱的,那是相当高明的。

这个人就评论说:鄙哉!

就是你思想修养一般,可鄙啊!不是什么真正的高人!原因在哪里呢?

听听你的声音硁硁的,就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一看就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自己不为人所理解和重视,因此而不高兴。其实你有什么好纠结的呀,没有人知道就没有人知道呗!

接着举了《诗经》里的一句诗:深则厉,浅则揭️。

就是说水深了,你无法顾及衣服,你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如果水浅的时候,你再撩起裤管,防止湿了衣服,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其实意思就是指,在当今这个社会,水深得很,你想过河,还又想保全自身的衣服,保全你的节操,那太难了!你要么不过,也就是说像我一样隐居。你要么过,你就和他同流合污,也别管那么多了,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但是孔老夫子是什么人呢?他是不出世的圣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尽管世人不理解,当朝的君主不重用,但是他依然不改痴心,走的是一条经世济国之路,历经坎坷而不改悔。

所以他和挑担子的这位隐士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孔子说,你说的太果决了,我没什么可和你多聊的了。都按照自己所认定的路走就好了,各得其所。

好了,今天解释的有点多,有点长,不过没关系,大体上上一章就是这么个意思。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也是非常的有故事,大家可以当故事来听。听这个故事里面,我相信你会有许多感触,也会学到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先来看一下原文。

❤️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里面《书》就是《尚书》。大家都知道《尚书》,诗、书、礼、易、春秋,这是五经,尚书就是其中的一经。

这是古代特别是科举考试以后,这些秀才举子们必考的科目,里面都是文言文,非常深奥,记载着中国的古圣先贤的一些言和行。

子张是孔子的弟子,以前也多次讲过,他也是非常有名的,是比较厉害的角色。

这里面又提到一个人是高宗,殷高宗。就是商朝的高宗,高宗是个庙号,死后给封的。我们说唐宗宋祖,唐太宗,这些都是,都是他们的号。

高宗这个人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我们先来把字面意思简单翻译一下,然后再讲一讲他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听一听。

高宗武丁曾经开创了史称武丁中兴的盛世,朱熹注解说:“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大概就是父亲去世守丧的意思。

具体为什么叫谅阴呢?后人考证,“谅阴”,就是“梁暗”,暗,音ān,就是庵,就是一个草庐,茅庐,比较简陋的,可以住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子张就问孔子,高宗武丁继位居丧,住在草庐里面,三年都不说话,为什么呢?

这句话里有记载的,他三年没有说话。大家都不解,你居丧就居丧,为什么还要不说话,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明白。

孔子就说:岂止是高宗啊!古人都是这样。

国君薨逝了,新君继位,在居丧的三年时间内,国君是不理政事的,百官总己。

百官总己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文武百官各自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把自己该干的事干好,各行其责,各负其事,然后听命于冢宰,就是太宰,宰相。”头三年,新君不管事,宰相管事。三年后,守丧期满,新君才亲政。

父母死要守丧三年,这是孔子强烈主张的。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你小的时候,3岁之前都要父母抱着,一直是看护着你,精心照顾着3年,这三年你是无法独立去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等。

父母很辛苦,作为回报,父母死的时候,我们要守丧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守丧期间,他的丧礼、丧服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个事一直到清朝末年还是有的。

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民国或者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事就作为旧制被改了,但是现在还有上五七坟,上周年坟,还有什么三年坟,这样的礼节,以表示对逝去的父或母的怀念。

曾国藩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丁忧回家,守丧三年,因为太平天国战乱了,皇上下诏让他提前结束守丧,叫夺情。❤️

所以当时不管当多大的官,父亲或者母亲去世,马上就要辞职回家守丧三年,这是儒家的孝道。

不管你多大的官,如果你瞒而不报,要被举报的话,那是要杀头的。过去不孝,不是说品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不孝是大罪,那有人说,这样的话,不会耽误正事吗?

对于儒家来讲,百善孝为先,有孝才有忠。无孝哪有忠啊?对自己父母都不孝,你怎么可能去忠于国家和朝廷呢?

所以中国古代选人首先是孝,举孝廉。

那回家守孝,皇帝要用他怎么办呢?皇帝就夺情,不让你走,而且这还得请3次,最后皇帝说就是不能走国家需要你,尽忠代替守孝。

但是皇帝要想三年不理政,确实很难。怎么办呢?像雍正王朝里面,康熙死了以后,他也要守孝,怎么办啊?

先登基,先把位置坐稳。坐好位置,安定好情绪以后,大体交代差不多了再守孝。而守的时候,是以日代月,三年是36个月,一天代表一个月,有的甚至还要更短,就简简单单走个过场 。

在这期间,该理政还是理政,但是他是在灵棚里理政,大部分是交给宰相管,有些事还是需要的他亲自来决策的。

因为国家那么大,觊觎皇位的那么多,自己一个不小心比颠覆了都不知道。

所以说这里边是很复杂的,那守丧为什么要搭个茅棚住呢?是因为丧亲之痛,听不得别人的声音,特别是听不得其他人的欢笑声,家里的各种人来人往,小孩子嬉闹,所以就在坟墓旁边搭一个灵棚,住三年。

这里面我们曾经说过,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为他守孝三年,子贡守了6年,这是相当深厚的情谊。

子贡当时在孔子死的时候,他没有在身边,所以说就格外的感到愧疚,跟了他那么多年,学了那么多东西,就守孝6年,为论语这部经典的流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再回来讲武丁的故事,说武丁守三年,这个是有记载,可以理解。但他为什么不说话了,是真的吗?

这里面其实还是有疑问的啊,钱穆说三年不谈正事,并不是一句话不说,只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但是他也只是猜。

后来出土了龟甲,甲骨文一出来就弄清楚了,说武丁三年不说话,历史是有据可查的,确实无疑。而原因既是忠正孝道,❤️又是坚韧的毅力,又是高超的政治权谋,这个给大家讲一讲。

在武丁年轻的时候,他在位的父亲小乙,派他到民间去游历,在普通百姓中间生活,向他们中有智慧和德行的人学习。

所以相当于这个王子他不是在深宫里长大了,他是大了一点以后,国王就派他出去历练,去遍访民间疾苦,不是属于长在深宫,没出过门,对于外界也不知道老百姓饿死了,还说何不食肉糜呀,不是那种人。

他离开宫廷多年,拜在一位有名的老师叫甘盘门下学习。

他广泛的去游历了黄河流域,从陕西、山西、河南交界的河套地区开始,继而向东一直走到亳,大概就是河南商丘一带,他把当时称为“中央商”的所有地方都走遍了,交了三教九流的很多朋友。

其中有一个人叫傅说的,是个被绳索牵着做苦工的奴隶。

但是武丁和他交谈的时候,发现这个人是一个奇才,能够安邦定国,有巨大的智慧和才干。自己如果继位以后,一定要拜他为宰相。

因为这个人是他发自于乡野,亲自去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度契合的。

在武丁的父皇小乙病危之时,武丁才回到宫中,并在父王薨逝后的作为长子顺利继承了。

他继位这个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就是小乙传位给武丁,武丁是有四个兄弟,虽然他是长子,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商朝的继位规矩是兄终弟及,然后再由最小的弟弟传给他的长子。小乙的就是他那一辈最小的弟弟,而武丁是他的长子。

既然兄弟都有继位的机会,朝廷难免会有不同的派别,让武丁离开宫廷斗争的漩涡到民间去,这也是父亲小乙对他的一个苦心安排。他谁的派别都没参与,不会有错误,不会树敌,帝位本来就是他的,到时候回来继承就是了。这里说的有点简单,大家大体上知道就行了。

武丁继位以后,采取了绝对沉默的策略,以守丧为名不说话,他不说话什么好处呢?

就是可以躲在后面来观察,既评估每一个贵族大臣的立场和能力,观察他们之间的派别关系以及各种政治活动,又避免了自己的任何想法和意图被他们发觉或者误解。

他不发表政事,只发表普通言论也不行,那你这个话能说,那个话为什么不能说呢?

就像抽烟,举个我自己的例子。4月份我刚刚又把烟戒了,此前抽了好长时间的烟,一段时间有点郁闷。

抽烟的时候,本来说一天只抽两三只,就会发现这时也抽,那时也抽。那个时候能抽,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能抽呢?想起来就抽一只。那我现在一颗不抽了,就彻底断了念想,不抽就不抽了,啥事也没有,做事彻底。

武丁这个人就不简单,我说我戒烟可以,不抽没问题,我嘴巴呱呱的,他直接嘴巴都不说话,那是高人。

君王无所不用其极,做任何事的都有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做不彻底。所以说武丁能够真正的彻底三年不说话,那真是个本事。

大家会不会说这个人3年不说话憋坏了吧,是不是很不健康,活不多大岁数啊?不是的!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身体好的不得了,至少有64个妻子,生了53个儿子,活了有100岁。

武订三年不说话,大臣都急了。为什么?大家想一想那么多事,很多人不敢擅自做主啊,万一出了错怎么办,秋后算账,咔嚓给杀了,被贬了,那太不值了。

如果过去皇帝下令了,我做的不对,皇帝让我做的,还能推脱责任。

这个我自己擅自做主,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大臣都很着急,但是也没办法。只好谨小慎微的处理政事,反而相对来讲相安无事。

因为大家都害怕背后有一个影子在看着。就像我们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看他不吱声,但他一直在看着呢,不敢做太坏事,被他发现了不得了。

等到3年过去了,大家还要再等着他开金口,武丁还不说话,这时候大家就不干了,就一起上诏书,说您要说话了,国家是您的国家,您不说话,我们怎么去行动呢?不知道怎么办啊!

武丁就写了一段答复:我不是不想说话呀!但是我是君主,我的一言一行都是天下的楷模,我怕我德不配位,我说话我说错了,怎么办呢?我说错了,大家也照着做,那不就危害天下了吗!所以我不是不想说话,我是真的不敢说呀!

大家都等了3年了,您说话,我们该怎么干,还可以怎么干。但是该谁升官啊?该谁加薪呀?这些总得让我们有个方向吧?

不行,这回大家团结起来,坚决要求陛下说话,你赶紧说,你说什么我们都听。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武丁终于说话了,他说的什么呢?

他说了一个梦:我真的怕自己德不配位,所以不敢说话。大概也因为我这样,感动了天庭。昨天晚上天帝托梦给我了,说他派了一个人过来辅佐我,说这个人来了之后,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个人现在是个老百姓,就在我们国内,我梦醒了之后,还是非常清晰的记得了他的样子,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这个人呀!

终于说话了,大家想一想,皇帝三年不说话呀,这一下说话以后百官高不高兴,高兴坏了,赶紧找画师,赶紧做画像,赶紧去发动全国之力去找。

结果就在傅说服役的地方发现了他,当时还挑土筑墙呢,一看他跟画中长的一模一样,就赶紧带来给武丁。武丁看到他,说就是他了,他就是天帝托梦给我的那个人。

当然了,这个人就是傅说,傅说当场被封为公,成为商朝执政,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他也真的像天帝派来的一样,治理国政,成为一代名相,辅佐武丁,开创了武丁中兴的一代盛世。

武丁他真的是不说话吗?他只是那三年不说而已,只是他情商比较高,比较有坚持。他安邦定国,开疆拓土,田猎游玩,广播情种,多生儿子,一样也没耽误!在位五十九年,活了一百岁,他根本就不是不说话的闷人,而是一个独领风骚的骚人。

殷商高宗当年年轻时由于有在外劳动,经过历练,身心了解民间疾苦,交往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做好朋友。继位的时候又3年不发一言,充分的了解了国政,可以说不管对当官的还是对做民的,他都非常的清晰的知道问题在哪里,根源在哪里,所以他能够顺天应时,知道该用什么人,需要该用什么政策来治理。

所以当他真正说话,真正去理政的时候,整个国家的臣民都拥护听从,不敢疏忽偷懒,个个全力以赴。所以在他当朝的时候,五十九年,整个国家治理都非常好,留下了一个盛世,留下了一个传说,武丁中兴。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我不知道听这个故事,大家听的上不上瘾。

明天早晨6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这句话大家可以听得出来,还是先要求领导再要求下面,这就是儒家的治国之道,上行下效。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继续学习和探讨,感谢各位的聆听,明天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