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男二看起来总是比男主更性感——审美的距离效应

常常听、说一句老话:“距离产生美”。却不知道距离到底如何产生美,这距离又该远到什么程度合适,是一米、两米,三米,还是十里、百里、千里之外?

最近钟汉良和谭松韵主演的《锦心似玉》刚刚播完,这部卖相神似《知否知否》的古装婚后剧,战绩勉强及格,钟汉良和谭松韵首次合作无惊无险、无功无过,庆幸小哇哥没再整出个“锦心不自赏”的同时,也遗憾松韵没能打造知否2.0。

今天想说说《锦心》剧中饰演男二号区彦行的唐晓天。

第一次对这个演员有印象是在《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里,那会儿他扮演的是男二号傅沛,因为渣男人设,风头被男主角林一掩盖着。

而他在《惹不起的殿下大人》、《拾光里的我们》以及《我的小确幸》多部网剧中辗转打磨后,角色存在感已经比饰演《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傅沛时强了很多,而且好感度慢慢超越了小时光男主林一,男主范越来越足。

《锦心似玉》前期,十一娘尚未婚配徐令宜时,林世显便对十一娘颇为心动。

唐晓天模特出身,身段优势非常明显,而且面容与一般模特不同,偏俊秀阳光。他与谭松韵,一个温润如玉谦谦公子,一个亭亭玉立小家碧玉,搭在一起,比徐令宜这三妻四妾、拖儿带女的老牛养眼多了。

待到十一娘嫁入徐家,身为人妇,林罗二人再次重逢,罗十一娘为了避人耳目,隐瞒自己嫁入徐家的情况,导致林世显日复一日陷入爱情泥沼不可自拔,到后来真相大白,林世显得知与罗十一娘今生无缘之时,失魂落魄,心如死灰。

那一刻真是心疼得要死,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一心想按头林世显和罗十一娘,手动驱动他们二人抛弃徐令宜私奔去。

为何会产生这样一边倒的体验,我自己也很诧异,毕竟小哇哥也曾是天涯四美之一、神仙颜值的存在,如今在小鲜肉面前不堪一击,我觉得年龄、人物设计是一方面,还可以从审美的距离效应这个角度去分析。

朱光潜认为心理距离实际上是对审美对象脱离与日常生活联系的一种比喻。

它可以指空间距离(美的事物往往有一点“遥远”)、时间距离(年代久远常常使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也可以指一事物与我们的实际利害之间的距离。

我觉得可以在朱老的观点上增加一个小想法——人类有下意识选择美好事物的倾向,因此对于距离远的事物,看得不清楚了,就会下意识在脑子里修容脑补出美好的一面;年岁久远的事物,记不清楚了,也会慢慢修整记忆,刨除那些污秽不堪的,保留那些清新美好的。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心理机制。

我们常常说男二是留给观众的,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对于观众来说,深情的男二为何深得人心,为何显得比男主更令人心疼,更有魅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男二比起在镜头前不断出现的男主始终与女主或观众保持着一段距离。

因为女主已经属于男主了,所以她也无法得到男二,这个距离就显得更加凄迷。让人忍不住想给男二补偿,把他想象成天下最帅的存在,想把天下最好的都给他。

娱乐圈日新月异,如今的流量是一茬一茬地换,而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传播基本靠电视和报纸的年代,别说见明星一面,他们出张专辑写真都是限量版的,千金难买的距离感令当时的明星们充满神秘感,在寻常粉丝眼里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面阐述了距离产生美的机制,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距离的程度,或称距离的矛盾。

朱光潜这样解释“距离的矛盾”:

一方面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切身的”,客体能成功而强烈地吸引我们的程度直接对应于客体与我们的智力特点和经验的个人特质完全一致的程度。

它愈是诉诸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本能,愈是与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谐一致,就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并引起我们的兴趣与同情。

另一方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有距离的,客体与主观经验的协调只是在一定限度之内,主体没有被客体的实际存在所束缚,主体有可能超然于客体之外,客观地对待客体。

在艺术和审美经验中,如何对心理距离做出微妙的调整是个关键,一切艺术的成败都系于此。

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上面的“距离美”理论。

第一,冷感产生距离美,尤其是性感的诱惑。

首先,还是以唐晓天,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觉得,唐晓天跟吴彦祖长得很像,我觉得这不算碰瓷哈,某些角度,唐晓天甚至还好看过吴彦祖的。

吴彦祖

性感、羞涩感

1、龚俊:腹肌——对比张哲瀚偏瘦

2、王一博:水中舞蹈,脱衣

3、唐晓天——林一,致我们暖暖的小幸运

4、钟汉良:锦心似玉VS来不及说爱你

5、眼睛

6、身体/体态/体重

7、神态/表情

8、动作

9、吻戏展现的内容:唐、吴、钟

拒绝与退让之间的距离和度

布洛:"人对艺术发生一种无我的但又如此有我的关系。"艺术离不开主观情感与亲身经验。第四,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就是所谓"距离的矛盾"(the antinomy of distance)。创造与欣赏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达到不即不离。(布洛:"在创作和鉴赏中最好的是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但又始终有距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