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發給他一手爛牌,他卻打出了堪比王炸的人生:要想改變,必須做到這一點

文‖李之遙

近來,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論文致謝信刷爆朋友圈,好多人讀完紅了眼眶,也有好多人從中汲取到前進的力量。

有個一戰考研失敗的朋友,得知自己複試被刷後消沉度日,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直到昨天發了條朋友圈:他這麼艱難都走過來了,我又何嘗不可以?

是啊,他的生活比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要艱苦得多。

然而,命運發給他一手爛牌,他卻打出了堪比王炸的人生。


一、一手爛牌,打出王炸人生

出生在一個小山坳,十二歲時,母親就離開家。

父親很少在家,也不關心他。

生病的時候不得不去醫院,父親對他不聞不問,只是留下勉強治病的錢就走了。

待他十七歲,父親因交通事故離世。同年,和他相依爲命的婆婆也病故了,走的時候,僅僅有一副薄薄的棺材。

再後來,就連家裏的老狗小花也不知所蹤。

本該是青蔥少年,活得恣意昂揚,不識愁滋味,他卻早早地瞭解到人情冷暖,看盡生離死別。

那些歲月裏,他面對的不僅是一次又一次痛苦無奈的生離死別,還有家徒四壁的貧窮困頓。

當別人因爲學習而苦惱的時候,他還要擔心自己的學費能不能交上。

高中之前,主要的收入來源靠夜裏抓黃鱔,週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方圓十里的水田和小河被他用腳丈量過無數次。

被狗追被蛇追,半夜落水,這些都是平常事。甚而,父親偷偷把黃鱔賣了去買酒和肉,學費卻還沒有攢夠。

因學費問題,常常被老師叫出去談話。夏天光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着破舊衣服打着顫穿過長長的過道。

晚上,要是能在煤油燈下安穩地讀書寫作業,就已然是一件再開心不過的事。

不言棄,不放棄,憑着一路咬牙堅持,他走出了大山,最終成爲中科院的博士。

在致謝信的最後,他說: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二、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馮驥才說: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爲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同樣不被命運垂青,有人始終深陷谷底,庸庸碌碌,只能豔羨和不滿;有人卻逆風翻盤,活成了別人仰望的極少數。

後者之所以成功改寫人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活成了馮驥才所說的“蝴蝶”,發揮出生命的力量,從不順從於糟糕的人生走向。

去年,一位叫姚俊鵬的腦癱少年取得了高考623分的好成績,超出理科一本線108分,最終被中國藥科大學錄取。

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爲腦癱,好在智力未受影響。

由於腦癱導致的痙攣性抽筋,他的雙手不是很靈活,寫字特別費勁。

爲了訓練肌體靈活性,他從小就堅持每天在操場上走圈,從幼兒園到讀高中以前,他幾乎從不午睡,堅持走步鍛鍊。

當他未放棄自己的時候,父母老師也不曾放棄他。

後來,他說:“我的父母特別好,從小學到高中,老師對我都非常好,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

上大學之後的他,依然積極樂觀,選擇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提升自己,他的積極樂觀更是深深影響着周圍的老師和同學。

正所謂,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雖然命運帶來諸多不公,但最終能成功逆襲都是不抱怨的一類人,他們想方設法、竭盡所能去改變。

三毛說過:“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偶爾的抱怨不可怕,可怕的是遇事就習慣性抱怨。


三、如何減少抱怨,真正實現改變

那麼,一個人到底該怎樣做,才能真正實現改變呢?

1)

首先,要從思維上改變,學會正確的內部歸因。

經常抱怨的人,本質上是在用一種受害者思維來看這個世界,即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把外界假想成加害者。

一遇到問題,總是把原因都歸咎在他人、環境、命運等外部因素,或是像智力這樣後天不可改變的因素上。

比如,考試沒考好,就抱怨試卷題目太難太偏,老師沒教;別人升職加薪,自己沒得到提拔,就抱怨運氣不好,沒有關係……

於是便造成這樣一個後果:相信自己是無力做出改變的弱者,儘管對現狀不滿,卻能心安理得地安於現狀。

長此以往,這會非常危險,讓自己處處被動,時時被動,喪失行動的意志和能力,停滯不前。

要想轉變受害者思維,就要學會正確地進行內部歸因。

簡單點說,要把成功和失敗歸因爲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務的難易程度(自己在制定任務時)。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意識到自己在抱怨時,找張紙把自己遇到的事和事後的狀態情緒記錄下來,然後在下面畫一個表格,在左面一欄記下努力,能力,任務難度,其他重要的外部條件,如果很重要的話,也可以記下來,右面一欄給自己打分。

這個表格可以持續使用,直到把結果做到自己滿意的程度。用到最後,你能發現,自己真的是努力朝着目標一步步前進的。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內部歸因並不是讓我們在失敗時一味地自我檢討,批判自己,讓自己陷入無力改變的狀態裏。而是在無法改變大環境的前提下,認識到自己欠缺的地方,進而去提升去轉變。


2)

正確的內部歸因,是促進改變的起點。行動,則是發生改變的重要過程。

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促進行動的方法。


①專注於一件事

昨天想學攝影,今天想學畫畫,明天想學寫作,後天又開始想做短視頻……

當你什麼都想學的時候,往往什麼都學不會;你什麼都想要的時候,往往什麼都抓不住。

明明時間精力有限,明明長久地堅持做一件小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切勿心浮氣躁,靜下心來,用一塊時間專注於一件事,並且日復一日。


②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大任務拆成小任務

假如說,我今年給自己設了寫五十萬字的目標。按照一篇文章大約2500字來算,那就是一個星期要寫出四篇文章。

首先,定小目標:確定一篇文章的截止日期。可以是週一週二完成一篇,週三週四一篇……

接下來,就是把大任務拆成小任務。

通常,我們完成一篇文章是按這樣的步驟:確定選題,寫大綱,找素材,整理成文,檢查沒問題了就編輯好上傳。

我們規劃好時間,按照這樣步驟,一篇文章就能完成了。剩下的文章也按照同樣的步驟進行,那就離目標越來越近。

一步一步來,做好一個個小任務,像是打遊戲升級,最後直逼那個終極Boss。


③不斷積累正反饋

不可否認,人是有惰性的。克服懶惰最好的方式不是塞滿任務去避免懶惰,而是在合適的時間給自己嚐到甜頭。

通常,不要把一天的時間排的滿滿當當,連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而是完成任務後,學着獎勵自己。

所謂正反饋,就是獎勵,是那些能讓我們產生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大家可以慢慢發掘這樣的事情。

在家裏或是去電影院看場電影,做一頓喜歡的晚餐,或是買件漂亮的裙子……

和目標的不斷靠近,會讓我們產生成就感,所以還可以製作任務清單,完成一個小任務就把它劃掉,或是打個√,這樣做不僅能督促你,還能激勵你。

總之,給辛苦的自己放個小假,做些開心的事。

就像是用完了電量,需要等待時間去蓄滿電,只有這樣,我們才更可能堅持下去。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這句話說起來簡單,想要真正做到卻很難。

但如果你能從內心深處認同這句話,篤信又堅定,那麼,你一定可以擺脫不如意的現狀,正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衝破囹圄,重獲自由,過上想要的人生。

畢竟,“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有些人也是註定不會受制於命運的,他們的每一點改變都是在爲自己的人生做主。


最後,問個問題:

命運扇了你一巴掌,難道你會偏過臉讓它扇另一個巴掌嗎?

沒人這麼想吧,但事實是,很多人都這麼做了。

至少,我不想這樣,也在慢慢抽離這種被動挨打的狀態。


好啦,就寫到這裏了

以上,共勉

感謝閱讀

我是李之遙,
想把喜歡的日子過成每一天
故事和乾貨我都有,就差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